龍嘯大明 第二二六章 排華事件
了解了商毅的用意之后,其他人也就都釋然了,其實在中國古代,這種撕毀和約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漢族也有,而異族也有,只要是最后能夠獲得勝利,基本就不會有人說什么,相反還會受到贊揚,因為勝利者都不該被指責的,在這方面,中國人其實也相當然的現實.因此眾人也對商毅的意見也沒有異議,周世奇立刻下令榷場方面,先挽留清廷的商團,然后再準備安排人選,擬定自己的條件,去和清廷的代表會談。%筆趣閣%
別的事情說完之后,李格非出列,神色凝重道:“王爺,馬尼拉那邊,好像出事情了。”
商毅怔了一怔,道:“馬尼拉出了什么事情,難道是干糸臘人禁止通航了嗎?這不大可能吧。”
和直通日本不一樣,南京地區和菲律賓的通航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為在馬尼拉本來有大量的僑民定居,而且還有許多經常來往馬尼拉的中國商人,因此華人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勢力。另一方面加上現在商毅大力支持海外貿易的發展,在這次通航的背后實際是有官方的推動作用,有不少菲律賓的華人也希望得到中國本土的支持和保護,因此對這次通航都十分支持。在張庚秋等幾個菲律賓華人領袖的帶領下,在港口選擇,建館地止、費用、關糸等方面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另一方面,現在占領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和日本不同,他們更重視貿易,而且西班牙國內年年戰火,國庫幾乎消耗殆盡,全靠這幾個海外的殖民地支撐著,而殖民地的收入來源,也主要靠貿易。在中國和馬尼拉直接通航之后,當然也是對菲律賓有利的,因此現任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迭戈x法多哈x查孔對此也采用默許的態度。
到現在中國和菲律賓通航己有十個多月了,通航之后,雙方的貿易量果然大漲,因為現在中國的商品不用經過其他商人的轉手,直接運到馬尼拉,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比過去増加了許多,但價值卻有所下降,由其是在海外最暢銷的絲綢,雖然高級絲綢的價格不維持不變,但中低級的絲綢價值卻降了二成多。雖然在通航之后,通過海關運送到馬尼拉的商品都是先出售給當地華人,然后再轉賣給其人,因此華人也從中受益最大,但西班牙人也獲利不小。因此商毅是很熟悉西班牙人的需求,并不認為他們會禁止和中國通航,可能是因為其他事情。
李格非道:“回稟王爺,當然不是通航的事情,而是干系臘人好像又準備對馬尼拉的華人動手了。”
商毅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自己怎么把這一點給忘了,在十七世紀,在馬尼拉一共發生了四次比較大規模的華屠殺。
第一次發生在一六零三年,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引發了這次馬尼拉華屠殺原來在一六零三年的時候,一個叫張嶷的商人,不知是出于什么目地,上書當時明朝的萬歷皇帝,稱:呂宋有一機易山,其上金豆自生。萬歷皇帝信以為真,下令福建官員前去勘查。西班牙人本就對中國頗為忌憚,何況當然在菲律賓的華僑己達數萬之眾,勢力極尢,因此疑心中國以此為借口,是與菲律賓的華人聯絡,以便里應外合將西班牙人趕走,因此排華情緒漸濃。
在一六零三年十月三日,不愿坐以待斃的華僑爆發大起義,但由于缺少武器和軍事經驗,他們僅堅持了四十一天,因北起義很快演變成一場對華僑的大屠殺。在西班牙人的煽動和蒙騙下,包括菲律賓土著、日僑在內的各方力量,都參與到這次屠殺中。據統計,在這次大屠殺中被殺的華僑人數在三到四萬之間。
在這一次大屠殺之后,也使中國商人對菲律賓心存恐懼,不在到菲律賓經商,對菲律賓本土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物資匱乏、經濟蕭條。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同時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但心明朝會報復,因此派遣使臣到中國來周旋澄清。
盡管后來萬歷皇帝查明了馬尼拉大屠殺的真像,但由于當時的明朝國力疲憊,無力舉兵征討菲律賓,同時中國對海外的事務也并不太上心,因此只是不痛不癢的對菲律賓當局寫了一份《諭呂宋檄》,也就不了了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陸續有商船來往馬尼拉通商,馬尼拉也逐漸恢復了元氣。
從表面上看,引發一六零三年的馬尼拉華屠殺的原因很偶然,其實西班牙殖民者與當地華僑的積怨是長期積累起來的結果。
因為菲律賓原來本是明朝的藩屬,后來被西班牙人強占,因此西班牙人一直都對中國心懷警惕,而菲律賓的華僑人數極多,而且也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自然也會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敵視情緒。另外中國人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菲律賓也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這又會引起了殖民者的貪婪,以殖民者兇殘的本性,排華、屠華也就會必然發生的。
而明朝的縱容和不做為,也使得西班牙人對菲律賓華僑的欺壓更加有恃無恐,于是在后來的一六三九年;一六六二年,一六八六年,又先后發生了三次華屠殺事仵,盡管后三次的屠殺規模比第一次小一些,但兩次死難的華教人數也都達到了兩萬人以上。另外在這幾次大屠殺事件中,馬尼拉的天主教傳教士也起了不小的推波助瀾作用,因為在馬尼拉的傳教士眼里,華人都屬于異教徒。
盡管華人的人數很多,但實力卻不強,因為在華人背后,缺乏中國政府的支持,而自身又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沒有武裝力量,加上內部又不團結,相反還有少數華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個利益,不惜充當了西班牙殖民者的走狗,因此在每一次大屠殺中,盡管華僑都組織了起義反抗,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失敗的結果。
但讓人非常糾結的是,菲律賓的經濟發展和繁華卻又離不開華人和中國的商船,因此在毎一次大屠殺之后,華人的勢力大減,而西班牙殖民者又都會假惺惺的做一些修補措施,比如釋放部分幸存者,發還給他們財產,當然主要還是依靠一些漢奸走狗回國去鼓動中國商人到菲律賓來經商。
而中國人也確實不是記仇的民族,商人又多重利輕義,結果每次屠殺之后,只用幾年時間,中國商船又繼續停靠菲律賓,幫助當地恢復經濟。而華人又慢慢在菲律賓聚集起來,等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西班牙殖民者馬上就開始進行新一輪的屠殺。說得難聽一點,西班牙殖民者對待華人就像是養豬一樣,養肥了之后就殺,然后再接著養,就這樣周而復始。
當然菲律賓華僑的處境,也是十七世紀以后,中國海外華僑遭遇的一個縮影,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沒有國家的支持,僅靠華僑自身的力量遠不是有國家背景的歐州殖民者的對手。
如果說十七世紀的前三次馬尼拉華屠殺中,華人得不到國家支持,是因為那時中國正處于明末清初之際,國內戰亂不斷,國力衰弱,想支援馬尼拉的華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在一六八六年、一七八二年,馬尼拉又發生了兩起的大屠殺事件,那個時候的中國,正處于號稱歷上最強的康乾盛世時期,國為可謂是強盛之極了,完全有能力保護自己在海外的子民們。但當時的中國統治者依然是毫無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圣祖”作為自已廟號的皇帝,采取的措施僅僅就是禁止中國人去馬尼拉經商。而國家沒有支持華僑的原因,則完全是因為沒有海洋意識。
到是后來退守臺灣的鄭成功,曾經想過要保護菲律賓的華僑,不僅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并且還組織籌備軍隊,準備征伐馬尼拉,但鄭成功尚未出兵,臺灣就出現內亂,而不久之后鄭成功病逝,其子鄭經沒有父親的大志,只是安于臺灣一隅。如果當時鄭成功或鄭經真的出兵攻下了馬尼拉,那么后面的歷史,到有可能真要改寫了。
商毅在和菲律賓直接通航的時候,也曾考慮過這么做會不會過份刺激西班牙殖民者,再引發一場對菲華人的大屠殺,但商毅也想到,在另一時空里的四次大屠殺期間,分別相隔三十六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而現在離一六三九年的那場大屠殺還不到十年時間,菲律賓的經濟還沒有第二次大屠殺之前的水準,而且自己在一三年、一四年曾兩次擊敗過西班牙軍,對西班牙殖民者應該會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在最近幾年,應該不大可能會再次發生大屠殺事件。
因此商毅對此還有些半信半疑,道:“這是真的嗎?”
李格非道:“回稟王爺,這是張庚秋專程從馬尼拉趕回來,告我的。”
商毅點了點頭,道:“立刻請他來見我。”
龍嘯大明 第二二六章 排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