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軍 第四節歐洲滑向戰爭
在德皇的空頭支票開出后,奧匈帝國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在7月7日召開了一次奧匈帝國的內閣會議,商討如何懲罰塞爾維亞人并制止塞爾維亞的陰謀。除了匈牙利總理蒂薩外,所有閣員都贊成采取一種“過激”的措施,即認為“合理”的外交手段或許會被塞爾維亞滿足,但毫無價值,會“彰顯奧匈帝國的軟弱”。薩蒂警告說,你們這樣做將會面臨歐洲大戰的可怕災難。但無人理會他的警告。
會議實際上決定了對塞爾維亞動武。但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奧匈軍隊侵入塞爾維亞后如何處置戰敗的塞爾維亞?徹底吞并是不行的,還是薩蒂在潑涼水,但這一次大家都接受他的看法,因為俄國絕不會允許他的斯拉夫兄弟被吞并。因此,合理的方案是削減其領土。
這次內閣會議后,奧匈帝國進入一段寂靜的等待。為了保密,奧匈帝國甚至沒有備戰。這點令奧匈帝隊的實際指揮者,陸軍元帥、總參謀長弗拉茨.康拉德感到驚愕和不解。一直拖到了19日,奧匈帝國才正式拿出了針對塞爾維亞的10點要求。奧匈帝國精心選擇了照會遞交的時間。他們要等法國總統離開彼得堡之后再向塞爾維亞宣讀,以避免法俄就此商定一致的行動。
這份苛刻的帶有最后通牒性質的照會(奧匈帝國要求周六即7月25日下午6時前答復)并未當時就遭到拒絕。塞爾維亞外交大臣需要報告首相。除了俄國,其實沒有人關注這件事。英國正在受困于《愛爾蘭地方自治法案》引發的暴力危機,沒有精力關注巴爾干問題。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只是建議最后期限應當延期。
只有俄國感到了憤怒。他們認為德國和奧地利正合伙密謀將俄國趕出巴爾干。俄國外交大臣賽奇.薩索諾夫對奧地利駐俄大使說,“你們知道你們在干什么嗎?你們在火燒歐洲!”
其背景是俄國內部感到了危機。沙皇的親信們對他說,俄國人民可以接受外蒙古的失敗,但不允許再一次出賣南斯拉夫兄弟!因為后者的血緣文化要比蒙古人近的多!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俄國將徹底失去巴爾干,俄國將蒙受羞辱,在歐洲失去尊重。將引發較1905年更為嚴重的內部危機!
7月24日。薩索諾夫讓俄軍總參謀長開始戰爭動員。俄國人判定,只要俄國表現出足夠的強硬,奧地利必將退縮。但這步棋顯然走錯了,在俄國人手里。一次外交危機轉化為一次全球性的戰爭。
7月25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塞爾維亞按時提交了答復。他們接受了10點要求的一半。奧匈帝國駐塞爾維亞大使吉賽男爵按照事前定下的程序宣布塞爾維亞的答復不能接受,立即斷絕了與塞爾維亞的外交關系。這位男爵在半小時后即登上了返回國的火車,可見他的行囊早已備好。一切都是預先確定的。
隨即,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宣布戰爭動員。俄國宣布進入“戰爭準備期”,還不算正式的動員,休假的軍官被召回,夏季拉練的軍隊返回了軍營。喀山軍區、基輔軍區、莫斯科軍區及敖德薩軍區進入了戒備狀態。而華沙軍區、維爾那軍區和彼得堡軍區的軍事調動也開始了,這三個軍區直接威脅著德國,具有特別危險的意義。
“戰爭動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詞匯,雖然它并不意味著戰爭。但是他表示了一種距離戰爭相當接近的狀態。不同的國家對于戰爭動員有著不同的定義,這種差異埋下了沖突的種子。對于俄國,由于其國土極為遼闊,交通狀況又不好,國家的行政效率又低,所以動員的時間要長的多,這點根本不能與有著精確組織和良好鐵路網的德國相比。
危機升級了。
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感到了危機。他立即找到了德國駐英大使卡爾.林克瑙斯基進行交流,格雷建議立即召開一個有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參加的國際會議來解決巴爾干危機。林克瑙斯基清楚英國的立場,知道如果歐洲本土爆發戰爭,英國會站到德國的對立面去。所以,在格雷提出意見后,林克瑙斯基拼命想抓住這一個機會,他給柏林的電報中說,“請注意格雷建議的重要性。我看這是避免發生世界大戰的唯一機會。”
決定歐洲局勢的不是塞爾維亞和奧地利,甚至不是英國,而是德、法、俄三國。法國總統普恩家來正在海上航行,無法參與到歐洲危機的解決中,實際上就剩了德俄兩國。假如德國和俄國保持克制,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不會打起來,即使沖突也是局部性質的,就像兩年前連續爆發的巴爾干危機,最后都被平安化解。但這一次失控了,俄國未經宣布的軍事動員被德國察覺,德國一名駐彼得堡的大使館專員向俄方提出質詢,但俄方用謊言來作答。隨著更多的關于俄軍集結的證據被掌握,柏林開始感到緊張了。
7月28日下午,中事代表團抵達柏林。他們并未感到柏林已經染上了戰爭的氣氛,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表明和平依在。從不萊梅登岸,陪同的德方人員已經向中國同行通報了最近的局勢,中事代表團的成員們感到了吃驚。特別是俄國已經秘密動員的消息讓他們感到了驚訝。國防軍這兩年不斷進行著中小規模的演習,動員意味著什么他們完全清楚。陪同中國同行回國的瑪德維茨中校聽說了俄國業已動員的消息后先是喜形于色,后來又緊鎖愁眉。令注意觀察他的程建國不明究里。
剛一抵達菩提樹大街駐地,代表團便得到一個消息,是中國駐德軍事觀察員高明少校報告的,他早已等候在那里,見到祖國來的“親人們”很是激動,但他顧不上寒暄,劈頭向將軍們拋出一個重磅消息:奧匈帝國已正式對塞爾維亞宣戰了!
“這次德國絕不會置身事外的!”高少校肯定地說,他在若干掛著三顆、兩顆和一顆金星的將軍們面前感到一絲緊張。但他還是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高明的言外之意是代表團來的太不巧了。德軍很快將進入戰爭。這是世界規模的戰爭而不是一次簡單的邊境沖突,德方將沒有興趣接待代表團了。
高明的判斷不盡正確。當晚,德國方面出面接待中國代表團的級別相當高,德國戰爭大臣埃里希.馮.法金漢竟然出席了歡迎宴會。德軍總參謀部的好幾名高級軍官都出席了歡迎宴會。令代表團團長馮國璋中將受寵若驚。相貌堂堂的法金漢將軍極為健談。他先是夸贊中國同行的軍服漂亮,認為是他所見過的最漂亮的軍服,這方面德軍應當向中國同行學習了。法金漢言外之意中事代表團的成員都聽出來了。他的意思就是除了軍服外德軍全面壓倒華軍。于是好幾個成員臉上便寫了不忿。但馮國璋是接受過德國教官培訓的,對德國陸軍的那一套東西十分的欽服,并沒有覺得法金漢失禮。
不過,接下來法金漢的話就令中國人舒服多了,他竟然熟悉四年前中國國防軍在唐努烏梁海與俄軍的那次規模不算小的軍事沖突,盛贊中國人的英勇善戰,“但你們不應退縮。事物往往就是這樣,退縮一步將前功盡棄。”對于馮國璋中將婉轉表示出的中方對歐洲局勢表現出的擔心,法金漢微笑著說,“德國不懼怕戰爭,任何敵人都會被擊倒——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假如歐洲戰爭真的爆發,貴國會不會站在德意志一邊呢?德國很多軍官,特別是去過貴國的軍官們,對貴國抱有極大的好感,對貴隊深表欽佩。德意志和中華共和國沒有利害沖突,過去曾發生過的一些不愉快完全可以解決。但德意志和中國卻有著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俄國!或許還有日本。現在沙俄仍占據著貴國包括唐努烏梁海在內的大片領土。我相信,貴國偉大的領導人,一手創立貴國國防軍的龍謙將軍不會坐視國家的領土被俄羅斯占據。假如,我說是假如,歐洲戰爭因奧地利和塞爾維亞而全面爆發,德國和俄國難以避免一場對決了,在這場決定世界局勢的決斗中,如果貴國能在遠東充分牽制俄國,德意志帝國將不勝感謝,在我們取得這場決斗的勝利后,貴國不僅將拿回失去的東西,而且會獲得更多。”
在場的中人均大吃一驚,包括馮國璋在內。法金漢是德國戰爭大臣,深受德皇的信重。法金漢的意見完全可以視為德國的態度。中人們的目光齊刷刷投向了馮國璋中將。
7月30日,局勢終于讓歐洲人清醒了。他們意識到了戰爭的可能性。人們急著去銀行取錢。奧地利、德國、俄國開始從外國銀行取回外匯儲備。股民們開始恐慌性地拋售手里的股票,柏林和布魯塞爾的股市被迫關閉了。
這天晚上,沙皇尼古拉二世發了一封愚蠢的電報給柏林,他的本意是表示俄國并無對德國的敵意。但他的電文卻讓德國更加警惕。因為他說。“所有的軍事準備措施都是在五天前決定的。其目的是為了防備奧地利的戰爭動員。”威廉二世在看完電報后得出一個結論。“俄國已經領先德國一周時間進行戰爭動員了,這意味著我必須立即進行戰爭動員。”
也就是這天,俄國外交大臣薩索諾夫接到軍方一個壞消息。軍方說根本無法執行“戰爭準備期”的軍事計劃。這個只針對奧地利的“局部動員令”讓俄軍陷入了極大混亂,要么停止,要么就是戰爭總動員。薩索諾夫準備地理解了軍方的質疑,他給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電話,闡述軍方的理由,請求沙皇批準實施總動員。但尼古拉二世斷然拒絕了。薩索諾夫爭取了好久,終于答應下午三點面談。
薩索諾夫與沙皇的會談時間很長,沙皇顯得很焦慮,這是任何一個擁有決策權的決策者在面對重大問題是難以回避的焦慮,特別是在如此重大甚至決定國家命運的時刻。薩索諾夫拼命說服沙皇,甚至舉了四年前唐努烏梁危機的例證,動員不一定必然導致戰爭,假如當時俄國動員以威逼中國,或許他們退出的就不是唐努烏梁海了,恐怕連外蒙都不敢駐軍了。但當時沙皇滿足中國人主動撤退,就此結束了一次邊境危機,算是開了一個不好的口子,奧地利人會不會想到遠東那次沖突呢?
沙皇焦躁不安地對薩索諾夫喊道,“德國不是中國!想一想你要我擔負的責任!想一想你要我送成千上萬人去死!”但薩索諾夫堅持認為,俄國的總動員未必會導致戰爭,關鍵的因素在德國,我們可以用外交渠道讓德國人相信,俄國的總動員不針對德國!
性格軟弱的尼古拉二世最終答應了薩索諾夫的要求。他們忽視了俄國總動員帶給德國的恐懼,德國的將軍們必然要求政府作出反應以應對這場危機。尼古拉二世和薩索諾夫忽略了兩個關鍵的問題,第一是他們沒有想到德國的動員速度如此之快,第二是德國一旦動員,根本就停不下來,而且無法作出“靈活”的調整。
事實上,在俄國進行總動員之前,德國是歐洲大陸唯一一個沒有進行軍事準備的國家。
在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48小時之后,俄國決定實施戰爭總動員。俄國的決定使其增加了90萬現役兵力,而且將征召400萬預備役人員。如此龐大的數字足以嚇壞地球上的所有國家,與俄國比鄰的德國自然不會再猶豫了。
鑒于已經掌握的情報,德軍總參謀長毛奇帶著戰爭大臣法金漢于當晚九時去了首相府面見首相貝特曼,告知他德國必須動員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已經命令英國大艦隊在北海占據有利陣位,法國人也開始了行動,準備承擔與俄國結盟的義務。而俄國更是明目張膽地行動了,德國處于極不安全的狀態,決不能再等待了!
貝特曼明白德國一旦進入總動員狀態意味著什么,但也不愿意讓自己的祖國處于不安全狀態,于是他告訴來訪的兩人,明天,也就是7月31日中午前將作出最后的決定。
前慘烈的世界性大戰前最后的和平希望。德皇和沙皇在進行了最后的電報交流,他們本是私交極好的表兄弟,現在則分別掌控著對立的兩個國家,威廉二世要求尼古拉二世停止戰爭動員,否則德國將被迫在12小時后進入動員狀態。尼古拉二世則明確告訴德國,從技術上講,俄國的動員已無法停止了。但如果維也納不對塞爾維亞開火,他的軍隊將絕對處于受控狀態,不會與包括德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發生沖突。
和平隨著俄國略帶魯莽的動員徹底破滅了。德國在7月31日中午對法俄兩國發出了最后通牒,這就是著名的雙重通牒。對俄國的通牒要求“如果俄國不停止針對奧匈帝國的所有軍事措施,德國將在12小時后進行戰爭動員。對法國的通牒則要求法國宣布中立。截止時間是次日(8月1日)下午。
德國的雙重通牒可以視為在絕境中最后一次避免戰爭的努力,更多的是在外交努力失敗后為西線動武提供借口。因為德國總參謀部已經有針對法俄兩國的完整的戰爭計劃,那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計劃。德國將采取西攻東守戰略,在俄國尚未正式攻擊德國之前(德國人清楚俄國人的道路狀況和效率,估算俄國沒有一個月無法完成軍隊的集結)用一次決定性的戰略突擊先擊敗宿敵法國,然后掉頭收拾地域廣大的俄國。所以,德國人在“被迫”進入戰爭狀態后,必須刺激法國,以找到對法開戰的借口。所以,德國人在雙重通牒之后,通過外交渠道給法國人提了一個他們難以接受的附加要求,即中立的法國應交出凡爾登和土爾的大型軍事要塞,待德國與俄國的戰爭結束后再行交還。德國人很清楚,因為普法戰爭對德國心懷仇恨的法國人根本不會接受這樣的要求。
德國因為其尷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速度將是取勝的關鍵。它無法等待,等待意味著滅亡。要么不干,要么早干。它必須在俄國進入攻擊狀態前解決西面的敵人。所以,外交方面的虛耗時間是德軍將領們深感恐懼的。如果法國和俄國全部做好了準備,德國將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軍事素養也清楚,面積尚不足50萬平方公里的德國是不能做持久作戰的,它必須速戰速決,先打倒一個敵人,然后再對付另外的敵人。首先選擇的進攻目標必然是法國,而不是有著極廣戰略縱深的俄國。
德國的“雙重通牒”自然遭到了拒絕。8月1日,德國在法國進入戰爭動員后15分鐘正式進入了戰爭總動員狀態,歐洲的局勢終于由一次愚蠢的刺殺而不可收拾,數十年積累的財富,整整一代人,甚至對世界的領導地位,都將在空前慘烈的戰火中化為烏有。(
蒙山軍 第四節歐洲滑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