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蒙山軍

第四章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

更新時間:2014-05-03  作者:wanglong
蒙山軍 第四章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
沒有任何證據指明1906年秋發生在湘贛邊界的大規模反清暴動與孫文與暴動有直接的聯系,但確實有同盟會的主要干部參與其中了。

就在清廷精心組織了彰德秋操,對各部新軍進行了全方位展示的當口,在湘贛邊界,一場前所未有的武裝起義發生了。

彰德秋操已經結束,最先離開彰德的參演部隊是山東軍。這個名稱據說是袁世凱給的,通行于清軍上層,由此足以證明第五鎮徹底成為一支獨立于北洋之外的武裝。

先期離開彰德的江云發出了指令,啟動他初具規模的情報網努力查明中樞究竟發生了什么情況,導致了良弼的提早離開。某種事情肯定發生了,周毅也證明了這點,在秋操結束后第二日下午臨時召集的關于大軍補給及返回的會議上,不見了袁世凱和鐵良,那兩位重要人物也走了。江云相信段永清的情報,那是一個證明非常可靠且很能干的高級間諜,他所提供的情報還沒有出過任何的問題。

那天主持會議的是兵部侍郎徐世昌。數萬大軍云集彰德府,每日所耗的糧草數目驚人,徐世昌受袁世凱和鐵良的委托,盡快安排諸路兵馬各回各家。

湘贛邊界事件沖淡了彰德秋操帶來的氣氛。

消息在第三天(10月27日)得到證實,在湘贛邊界,一場自捻軍覆滅后的大規模民變爆發了,湖南及江西兩省嚴重動蕩不安。令清廷極為惶恐的是,暴動者自稱承繼太平天國的未竟事業,公開打出了反清的旗號。

近年來,孫文逆黨一直在折騰,小規模的起義在兩廣及兩湖此起彼伏,讓朝廷極為頭疼。如果這次大規模民變是孫文一黨所操縱,問題將更為復雜。朝廷召回袁世凱、鐵良等重臣就是商議如何迅速撲滅這場突乎其來發生的暴動。

在敘述朝廷的反應之前,有必要簡述一下暴動的情況。

1906年10月。湖南醴陵、瀏陽及江西的萍鄉發動了以哥老會為主要力量的起義,他們自稱承繼太平天國的事業,公開打出了反清的旗號。

起義的力量主要是會黨,但同盟會會員在里面起了領導作用。

在敘說這次影響深遠的起義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哥老會。哥老會起源于四川,也叫哥弟會,與天地會(洪門)、青幫合稱清末三大幫會。原起源于川江水手。纖夫們所結的行會組織,順江而下后,在兩湖、江西與天地會等接觸之后,由武裝劫掠集團轉化為秘密會黨。并無一定的政治主張,其人員也以下層貧困人民為主。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夏,留學日本的劉道一(劉揆一之弟)和蔡紹南回到湖南。通過明德學堂一個名叫魏宗銓的人與醴陵、瀏陽、萍鄉一帶的哥老會建立了聯系。

劉揆一曾與黃興、宋教仁等人組建華興會,劉道一也是骨干。魏宗銓是個富商之子,在長沙的明德學堂上學時受到同盟會的影響。其老家在萍鄉的上栗,靠近瀏陽,曾與當地哥老會結交,于是劉道一和蔡紹南便讓他回鄉開設紙筆店,作為聯絡哥老會的機關。魏宗銓將附近的一百余名哥老會組織起來。用開山堂的形式成立了洪江會,推舉農民出身的龔春臺為大哥。

之所以將組織的名稱叫做洪江會,是紀念湖南會黨大首領馬福益,馬福益被斬首于洪江鎮,因此洪江會之名具有復仇之意。

洪江會成立后,蔡紹南與魏宗銓留在上栗幫助龔春臺主持會務,積極發展會眾,劉道一則留在湖南負責對外主要是與同盟會的聯系。

洪江會的組織完全延續哥老會的組織形式。入會是喝血酒盟誓,誓詞為“誓遵中華民國宗旨,服從大哥命令,同心同德,滅滿興漢,如渝此誓,人神共殛。”

從誓詞看。洪江會已經接受了同盟會的基本主張,公開地反滿了。

依靠哥老會原來的底子,洪江會在江西一帶發展的頗為迅速,萍鄉安源有大煤礦。礦上有個叫肖克昌的領班是哥老會的頭目,人稱“老龍王”,在礦工中很有威信。此人曾是去年被清軍捕殺的馬福益的部屬,一直暗中策劃為老上司復仇。在肖克昌的工作下,安源煤礦有數千礦工秘密加入了洪江會,使得劉道一等策劃的起義有了一支可靠的基本力量。

劉道一與蔡紹南策劃的起義本來是定于年底的,但在十月十九,醴陵的洪江會卻因形勢所迫提前發動了,讓洪江會總部陷入被動,無奈,蔡紹南、龔春臺和魏宗銓召集骨干在瀏陽高家臺深山商議對策,尚未形成統一意見,洪江會一個廖淑寶的頭目已經集合了二三千人,打出了“大漢”大旗,正式起義了。這樣,龔、魏、蔡等人只好順勢提前發動起義了。

10月下旬,起義軍占領上栗,成立領導機構,龔春臺任中華國民局南軍先鋒隊都督,蔡紹南、魏宗銓任左右衛統領,發布檄文,自稱奉中華民國政府命,繼承太平天國的事業,歷數滿清十大罪惡,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其口氣完全是孫中山式的,使得這次起義讓江西、湖南官場大為震驚,認為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會黨鬧事,而是遠遁海外的孫中山、黃興等人指使。江西巡撫吳重熹與湖南巡撫岑春蓂一面十萬火急上奏朝廷,一面部署鎮壓。

鎮壓是肯定的了,而且要嚴厲鎮壓,絕不容情。回到北京的良弼在御前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方案,調山東第五鎮南下兩湖,配合湖北新軍及巡防營從東西兩個方向進兵,以期徹底剪滅起義。然后以龍謙為廣東提督,仍兼第五鎮統制,第五鎮駐扎廣東,不再返回山東。

這是一個一石三鳥之計,立即得到了軍機處諸大臣的贊賞,袁世凱也不愿反對,主持會議慈禧表示她要想一想,留下鐵良和奕劻密談。

鐵良這一招極為毒辣。作為滿清當今最出色的軍事領導人。他在彰德接到兵部關于湘贛舉事的快報后,便有了這一計劃的腹案。在返京的路上進行完善后,御前會議后與慈禧密談時,鐵良講出的理由就十分充分了。

第一,兵貴神速,剪滅反叛應當從速進兵,絕不手軟。所依賴的兵馬理論上是首先動用的就是湖北新軍。但湖北新軍主力仍滯留在河南,且張彪缺少軍事上的才干,張之洞又身體不好,需要一員大將統軍。這個人,應當是老佛爺一向器重且已證明確實很能干的龍謙。自庚子年勤王救駕,證明了此人對朝廷的忠誠。其后統帶威勝軍右翼及第五鎮以來。掃平山東匪寇,練兵籌餉,編練巡防軍諸多方面,才堪大用,是朝廷數得上的軍事人才。

第二,彰德秋操已經證明,駐山東第五鎮兵馬精銳。實堪大用。而山東局面欣欣向榮,各地響馬早已被龍謙所平定,不需要留駐一個精銳的鎮臺了。

第三,由于湘贛局面糜爛迅速,涉及的地域廣大,必須從多方進兵,而不是從湖北一個方向驅趕,方可克奏全功。所以。單靠兩湖兵馬,似有不足,就地域上看,從山東調兵是最適當的。

第四,南方一直不穩,特別是兩廣尤其如此。孫文是廣東人,其主要力量來自廣東。必須在廣東駐扎一支強兵方可保南疆無虞。

道理夠充分了。但慈禧還需要想一想。

鐵良和奕劻走后,慈禧獨自想了大半夜。她執掌朝政垂四十年,雖說對軍事基本是門外漢,但對于平衡各方力量的所謂帝王心術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鐵良心里真正的意圖是什么。慈禧已經十分的清楚。但鐵良的建議是符合大清利益的,她心里很是贊同。

朝廷眼下最棘手的問題是什么?不是國力的孱弱,更不是民生的苦困,而是大清朝遇到了建政以來的最大危機。海外,孫文等人高舉民族主義的大旗,號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通過一次次無謀的舉事,制造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國內,自甲午戰敗后朝廷實施軍事復興計劃以來,隨著八旗及綠營的徹底沒落,新軍成為了唯一的可以左右政局的軍事力量。但這支耗費了朝廷無數財力的武裝的指揮權卻落在了一幫野心勃勃的漢人手中了。現在建成了八鎮陸軍及數個混成協,除了第一鎮,指揮官全部是漢人。旗人掌控的第一鎮戰力如何,慈禧不問可知。雖然久處深宮,但旗人子弟是什么樣子她一清二楚,哪里還有一點祖先勇武的遺風啊,除了逛戲園子捧戲子,拎著鳥籠子遛鳥吹牛外還能做什么?采取以漢人制漢人便成了唯一可行的策略。鐵良是忠臣,也是能臣,與貪婪昏聵的奕劻完全不同,他看出了大清的危機,盯住袁世凱手下的北洋四鎮(不含第一、五兩鎮)下手是完全正確的。慈禧完全支持鐵良將北洋四鎮指揮權漸次收回。當然,要妥善安置袁世凱,那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袁世凱后面站著龐大的北洋官僚集團,收權可以,但不能逼反了北洋系。據奏報,北洋四鎮的軍官中,絕大多數知袁大帥而不知朝廷,這是決不能容忍的。

鐵良盯住北洋,但也沒有忘記山東。這就很好。第五鎮本來并不被朝廷看好,朝廷也沒有在其身上花多少錢。當初力主將龍謙的威勝軍右翼擴編為北洋第五鎮,慈禧出于兩個考慮,第一是對袁世凱的牽制,龍謙的部隊與袁世凱的部隊在山東很是打了幾仗,袁世凱灰頭土臉地吃了大虧。培養一支反袁情緒的武裝對于朝廷有利。其二是龍謙救過自己,不能寒了功臣的心。盡管這個人來歷有些不明,年紀也太輕了些。但在逃出北京夜宿破廟的那晚的恓惶無助,慈禧一直牢牢記著。龍謙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了,表現堪稱完美,他就是救駕的功臣啊。以后在山東干的也不錯,治軍理財,興辦實業教育,治理黃河,剪平遍地的響馬,都是首功。而且,所有的奏報都沒有說龍謙與孫文亂黨有著任何的聯系。在立憲問題上,龍謙是少有的讓慈禧感到格外暖心的臣子,一個武將,堅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反對立憲,真是難得。這才是讓慈禧最為滿意的地方。

但是第五鎮不是沒有問題。這支有越來越多證據證明這一支不弱于北洋四鎮的武裝其實游離于朝廷的體系之外。軍制自行決定,軍官自行任命,武器自行制造和采購,不經朝廷許可與列強建立了越來越多的關系,聘任外軍教官,與外國軍隊舉行軍事演習,擅自改編巡防營,從第五鎮抽調大量軍官充斥其中,使其完全脫離了山東巡撫衙門的掌控,只服從于提督衙門也就是他自己。而且還掌握了山東實業,使其有了穩定的財源。在朝廷里與奕劻等人表里相助,居心難問。在山東則拉攏了一大批地方官員,現在連楊士驤都越來越少地說他的壞話了。山東已隱然形成了一個新的軍閥集團是鐵良的判斷。這些消息匯總起來,令慈禧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了不安。

總有建議將龍謙調離山東,慈禧一直認為時機不到。現在鐵良借湘贛邊界暴動之機,將第五鎮調離山東,一來讓龍謙離開他精心打造的地盤,二來逼龍謙與亂黨徹底反目,三來加強南方的軍事控制力。的確是一石三鳥的好計。

想了半夜,慈禧做出了決定。第二天一早,慈禧召見軍機大臣,袁世凱也被召見了。她直接做出了同意第五鎮南下湘贛平叛并移師兩廣的決定。

“龍謙有大功于國。諭旨要重加撫慰,有關軍事上的費用要求,盡可能地滿足他。之外,你們要考慮給龍謙升一升官了。”慈禧對軍機們說。

“太后,微臣以為,升官不如進爵。而且,應當在龍謙平叛之后。”慈禧十分欣賞的軍機大臣瞿鴻禨回奏道。

“臣附議。”一幫大臣幾乎異口同聲。

“老佛爺,龍謙所部南下后,如何安排山東的事情?還望老佛爺明示。”袁世凱抓住機會提問。

“山東眼下很平靜,就要不派兵過去了。奴才以為,何人接任山東提督,要給龍謙一個面子,不能讓他有別的想法才好。”奕劻竟然站在了袁世凱的對立面了。

“慶王所奏甚是。就這么辦吧。”慈禧當然不會將山東交到袁世凱手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的傻事怎么能辦?(蒙山軍 第四章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

上一章  |  蒙山軍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