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資源的重要性

更新時間:2015-08-05  作者:迷路行者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資源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資源被發現,資源的衍生范圍也是越來越大,因此,漸漸的形成了新的資源觀念。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對某種資源利用的時候,必須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知識來考慮利用資源的層次問題,在對不同種類的資源進行不同層次的利用的時候,又必須考慮地區配置和綜合利用問題。這就是“新資源觀”,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解決資源問題的認識基礎。

資源系統觀是資源觀中最核心的觀點。只有當人類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人與自然大系統的一部分的時候,才可能真正實施與自然協調發展。而且,也只有當人類把各種資源都看成人與自然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并正確處理這個資源子系統與其它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時,人類才能高效利用這種資源。

資源是相對于人類認識和利用的水平來區分層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現實世界三項可供利用的寶貴資源,而整個人類的文明又可根據人類對這三項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劃分層次。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發展決定的。

起初,人類最先學會了利用材料來加工制作簡單的生產工具,提高勞動生產力,但僅用材料來制作的工具,是一種“死的工具”,要靠人力來驅動和操作,這大體是農業——手工業時代生產力的情形;

后來人類進一步學會了利用能量資源,把材料和能量結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產工具,使原來“死的工具”變成了“活的工具”。但這種工具還是要靠人來駕馭和操縱,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體因素的限制。這大體是工業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的情形。

到了現代,人類逐漸學會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不僅具有動力驅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進工具系統,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在傳統經濟中,人們對資源的爭奪主要表現在占有土地、礦藏和石油等。

而今天,信息資源日益成為人們爭奪的重點。這大體是信息時代生產力的情形。

總之,人類從學會利用材料資源再到能量資源到信息資源,推動了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再向信息時代的不斷邁進,材料棗能源棗信息“三位一體”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只有全面地開發和綜合利用三大資源。才能不斷地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資源動態平衡觀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在人與自然大系統中,人的發展變化要依靠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系統由于自身動因和人的作用也在發展變化,在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要達到動態平衡,同時也需要地區間的資源互補和動態交流,防止資源組合錯位的差距。

今天人們對自然資源保證的估計,必須考慮高技術因素的影響。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的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

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及新材料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將極大地改變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盲目的資源悲觀論是沒有根據的,但是如不下大力氣實抓基礎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應用研究和高技術產業化。將來就可能制約人的發展。

因此,在知識經濟發展的條件下,所謂資源保證,關鍵在于這些高技術的科學應用。可以達到商用階段,以便在經濟生活中用富有資源替代短缺資源。

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實際發展成果表明,絕大多數高技術的應用期的預測都是提前的。這也證實了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趨勢。因此,人們對前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是有道理的。

在人類經濟活動中。各種各樣的資源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結構復雜的資源系統。每一種資源內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統。資源系統可從性質、用途等不同角度進行不同的分類。

按資源性質分類有以下幾種

1.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質資源和自然產生過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術經濟環境條件下對人類有益的資源。

自然資源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從資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劃分為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

再生資源:即在人類參與下可以重新產生的資源,如農田,如果耕作得當,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斷為人類提供新的農產品。再生資源有兩類:一類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如太陽能、空氣、雨水、風和水能、潮汐能等;一類是生物資源。

非再生資源:(或耗竭性資源),這類資源的儲量、體積可以測算出來,其質量也可以通過化學成分的百分比來反映,如礦產資源。

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的區分是相對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資源,但它們卻是古生物(古代動、植物)遺賅在地層中物理、化學的長期作用變化的結果,這又說明二者之間可以轉化,是物質不滅及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的表現。

按資源的恢復更新的能力,還可分為不可恢復的資源(如各種礦石、石油等),可恢復的取之不盡的資源(如土壤、陸地和海洋中的自然植物和有益動物以及水能和太陽輻射能)。

從資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劃分為專有資源和共享資源。

專有資源:如國家控制、管轄內的資源。

共享資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資源等。

2.按社會經濟資源和技術資源分類有以下幾種

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技術資源通常被稱為人類社會的三大類資源。社會經濟資源又稱社會人文資源,是直接或間接對生產發生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其中人口、勞動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條件。

技術資源廣義上也屬于社會人文資源,其在經濟發展中愈益起著重大作用。

技術是自然科學知識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是直接的生產力,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手段。

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生產工具的改進。不同時代生產力的標尺是不同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由科學技術來決定的。

在當代。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集中表現在鄧——小——平的論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按按資源用途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農業資源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

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

農業資源基本類型

1、自然資源:指農業生產及其相關領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氣、土壤、水等),以及開始轉入農業自然資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資源: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并將其轉化為社會經濟財富的動力源泉。

(1)人口與勞動力資源

(2)農業科技生產力

農業資源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性

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構成統一的整體。發展農業生產必須按照資源優化組合和生態平衡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

二、地域性

不同區域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和組合特征均有一定差異,發展農業生產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三、動態平衡性

各種農業自然資源及其組合。即生態系統都是不斷發展演變的,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形成新的平衡。

四、可更新和再生性

如氣候的季節更迭、水分的循環補給、土壤肥力的恢復和生物繁衍等,只要開發利用得當,注意保護培育,則可永續利用。

五、數量有限性和潛力無限性

農業自然資源的蘊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利用范圍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農業自然資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加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尋找新的資源和擴大資源利用范圍。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能力。

2).工業資源

直接進入工業生產領域,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料或提供動力的資源。如礦產、化石燃料、水能、種子等。

3).信息資源(含服務性資源)

信息資源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技術、設備、設施、信息生產者等)的集合。

信息資源是企業生產及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它涉及到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資源,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為當今世界三大資源。信息資源廣泛存在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和部門。是各種事物形態、內在規律、和其他事物聯系等各種條件、關系的反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資源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對人們工作、生活至關重要,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整個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內容。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認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也就是說,信息與物質、能量是有區別的。同時。信息與物質、能量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現實世界的三大要素。

只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有信息發生。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信息。信息早就存在于客觀世界,只不過人們首先認識了物質。然后認識了能量,最后才認識了信息。

信息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來為社會服務。但是,認識到信息是一種獨立的資源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事情。

米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給出了著名的資源三角形。他們指出:沒有物質,什么都不存在;沒有能量,什么都不會發生;沒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沒有意義。

作為資源,物質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能量提供各種各樣的動力;信息提供各種各樣的知識。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資源。只有滿足一定條件的信息才能構成資源。

對于信息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信息資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內容,即經過加工處理,對決策有用的數據。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信息的效用,實現信息的價值。

廣義的信息資源,指的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術以及相應的設備、資金和人等。

狹義的觀點突出了信息是信息資源的核心要素,但忽略了“系統”。

事實上,如果只有核心要素。而沒有“支持”部分(技術、設備等),就不能進行有機的配置,不能發揮信息作為資源的最大效用。

歸納起來,可以認為。信息資源由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大要素組成。

(1)信息生產者是為了某種目的的生產信息的勞動者,包括原始信息生產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產者。

(2)信息既是信息生產的原料,也是產品。它是信息生產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各種活動直接產生效用,是信息資源的目標要素。

(3)信息技術是能夠延長或擴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種技術的總稱。是對聲音、圖像、文字等數據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的技術。信息技術作為生產工具,對信息收集、加工、存儲和傳遞提供支持與保障。

信息資源與自然資源、物質資源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夠重復使用,其價值在使用中得到體現;

(2)信息資源的利用具有很強的目標導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戶中體現不同的價值;

(3)具有整合性.人們對其檢索和利用,不受時間、空間、語言、地域和行業的制約;

(4)它是社會財富,任何人無權全部或永久買下信息的使用權;它是商品,可以被銷售、貿易和交換;

(5)具有流動性。

信息資源是無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開發利用會大大減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

人類和地球所在的宇宙在其存在的無限時間和無限空間內,生成了海量的物質、能量和信息。

人類在其存在的有限時間和有限空間內,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和能源,也生成了大量的信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終究是要毀滅的,但是,在地球毀滅以后,信息資源作為人類的遺產,是可以在宇宙中長久地存在的

資源的重要性那是眾所周知的,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豐富的資源,一旦資源開始匱乏起來,人類的末日也就到來了,所以,對于資源我們要珍惜才是。

就像是礦產資源,現在的礦產資源看起來好像還有很多,好像是用之不盡。但是,人類要是就因此爛產濫用礦產資源的。不久的將來人們就會發現他們已經找不到足夠用的礦產資源了。

礦產資源里面九層九的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何為不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指經人類開發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如:礦石資源,土壤資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再生資源”。

礦產資源由于人類不斷地、越來越大量地開采,儲量逐漸減少,有的快要枯竭,而礦產形成的速度根本無法同人類開發的速度相比,因而礦產資源被認為是不能再生的。

礦產資源的儲量一般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能夠開發利用的量進行統計的,隨著開采、冶煉和提取技術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礦產和礦石中伴生礦物也將被利用起來。

礦產資源現在看起來好像是很豐富,但是,其實上礦產資源是有限的,要是人類再這樣無限制,無計劃的開采礦產資資源,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會發現,他們再找不到礦產資源了,所以,不管是為了現在的礦產經濟效益。還是為了未來,人類對于礦產資的開采都得有一個度,或者說計劃。

在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下,能夠被人類利用的富礦和優質礦產資源是極其有限的。解決礦產資源短缺問題的一個途徑是開展綜合利用。礦石中伴生的礦物和雜質元素。棄之成害,用之成寶。

在勘探和評價某些礦產時,應進行綜合評價;在采礦、選礦和冶煉時。應力求綜合開發,綜合利用。

此外。如果把開采礦產的邊界品位放寬,某些礦產儲量將成倍增加,例如把開采銅礦的邊界品位由現在的0.4降低到0.2,全世界的銅礦儲量將增加25倍。

隨著采礦、選礦和冶煉技術的發展。某些在今天看來是沒有開采和利用價值的廢石、廢渣,將來可能會變成有用原料。

解決礦產資源問題的另一途徑是開發海洋。

海洋占地球總面積70.8左右,資源極其豐富。全球海洋中約有40億噸鈾,還含許多種可供利用的元素,如在深海沉積物中,有大量的“錳結核”,既含錳,還含銅、鈷、鎳等。僅太平洋中,就有錳結核4000億噸。海洋中鎳的儲量為陸地的150倍。

近海區還有金、鉻鐵礦、錫石、金紅石、獨居石等砂礦。大陸架(水深200米以內的淺海部分)和大陸斜坡(水深200~1000米)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海底石油儲量估計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45。

當然了礦產資源的開發也不是完全是好處,礦產資源的開發還是有著一定的害處的。

礦產資源的大量開發和利用,除了造成礦產資源短缺外,還污染環境,改變地球環境的基本結構和改變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

露天開采礦石使采區的景觀、生態遭受徹底的破壞,產生深遠的嚴重影響。

前蘇國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三面環山,不受北方大陸性氣候的影響,曾被譽為景色宜人的“綠洲”。20世紀40年代開始在當地開采石灰石,把整座的山頭削平,使原來的峽谷變成了一個大豁口。城市便處在北方寒冷氣流的襲擊之下,“綠洲”消失了。

露天開采礦石,使地面形成巨大的礦坑。

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萊——茵——褐——煤采區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捷——克——州——褐煤采區,當礦挖盡時,將面臨著地形平整和生態恢復工作,每公頃土地的“復田費”需數千至上萬米元,約占煤炭成本的3~5。

露天采礦和地下采礦都存在廢石和尾礦的堆積問題。廢石和尾礦堆積成山,不僅占用農田,而且還容易發生滑坡事故。

米國韋——爾——斯的阿——伯——芬曾發生244米高的煤矸石場滑坡事故,造成800多人死亡。

尾礦經風吹雨淋,尾礦粉或其中的有害物質擴散到大氣、水體和土壤中,還造成嚴重污染。1964年英倫國康——衛——盆——地的巴——爾——克——鉛——鋅——礦尾礦場經過一次大雨沖刷,毀壞了大片肥沃的低地草原,廢物覆蓋層厚達半米。

在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過程中。地下流體的抽出和注入,改變了地下流體靜水壓力條件。會引起地面沉降,或誘發地震。

礦產資源往往是多種礦石伴生或多種化學元素組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礦石的洗選和冶煉過程中往往造成有害物質的擴散。

如1902~1903年間,米國蒙——大——拿——阿——納——康——達——銅冶煉廠,曾因含砷煙塵擴散而造成砷——中毒事件,致使大量牲畜死亡。

我國的神山地區的鐵礦石,含氟高達7左右,在選冶過程中,礦石中的氟大部分進入尾礦,一部分在燒結和高爐生產過程中從煙氣和廢水排出,加上這個地區自然高氟背景,造成了氟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已引起環境地質學家和環境保護工作者的重視。

對其產生的污染問題。解決措施著重在綜合評價、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對開發礦產資源產生的環境結構破壞,側重在預防和善后恢復工作,同時,建立合理開發和保護礦產資源的經營管理措施。

資源多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為了未來,我們需要節約資源,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節約資源更加的重要。這不僅能夠加快我們國家的發展,而且,還能夠讓我們國家不再受到資源的困擾。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們珍惜、節約資源時喊的一個口號,可是。又該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節約資源呢?為什么要大力推薦節約呢?

前面已經說了礦產資源的重要性,這里就以水資源為例。

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于缺水國家,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別是西部地區缺水非常嚴重。一些山區地方連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

我國的用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們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

比如:用完水后,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損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別小看廢棄的電池,因為一粒紐扣電池會污染600噸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將無法飲用。

我們應該把電池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這樣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電池得到回收,一舉兩得。

我們不僅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省森林資源。

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覆蓋率只有18.21,相當于世界森林平均覆蓋率的61.52;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這就是森林資源向們發出的警報!

我們要節約利用森林資源,首先,不能亂扔稿紙,也不拿沒寫過的紙張折飛機之類的小工藝品,更不要亂砍亂伐,任意踐踏花草樹木,要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不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如紙杯、木塊等等。在學校,們要建立“綠色銀行”,撿起以前丟棄的紙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時,自帶勺子、筷子。

雖然這些措施看起來很是簡單,好像起不到什么作用,不過,你要知道,一個人這樣做,確實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只要我們人人都這樣做,那絕對能夠節約許許多多的森林資源,所以,節約森林資源,從您的身邊做起!

還有電資源,說道這里,也許有人會說了,電資源不是無限的嗎?我們要用多少的電資源就有多少的電資源,要是你真的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電資源也是有限的。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離不開電。電。給我們帶來各種便利,但是我們還是要節約用電。因為再看我們國家電幾乎是由燒標準煤產生的,而在我國儲藏的煤只夠開采100年了!

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們的子孫后代該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電。

首先,從自我做起,牢記“人來燈開,人走燈滅”,盛夏時節,開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適合就可以了。平時的照明燈,盡可能用節能燈,因為普通燈泡把大量的電能轉化為了熱量,只有小數轉為光線,而節能燈把電能幾乎轉化為了光明。

“珍惜資源,崇尚節約”,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

有人說,節約是生產力低下的自然經濟時代的產物,在物質豐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提節約是否不合時宜?有人說消費是生產的牽引機。是現代化列車不可缺少的車輪,倡導向節約型社會轉型是否守舊落伍?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節約?

問出這些問題的人肯定不知道,不加節制的資源浪費撼動生存根基。

是的。不加節制的資源浪費撼動生存根基,這不是咋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的存在。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而一旦資源被消耗完了。那人類哪里還能夠生存下去。

節約與浪費是相對的,今天我們重提節約。是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浪費正在撼動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我們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不到平均數的1/4,600多個城市里有400多個供水不足,但我們珍惜水了嗎?

農業是水資源的用水大戶,也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輸水過程中就滲漏了,利用率僅為40%左右,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水平。

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后,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米國是8立方米、倭國只有6立方米;我們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5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

生活中人們對水資源的浪費同樣肆無忌憚。

實驗表明,一個水龍頭如果一秒鐘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噸水,而我國多數城市輸配水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損失高達20%以上,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全國每年浪費水資源更在100億立方米以上。北平——市僅一年的洗車耗水量,就相當于一個多昆明湖或6個北海的蓄水量。

我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們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積1/10的土地,養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種名目的“圈地運動”卻使我們的耕地銳減,光是小小的實心黏土磚,就能一年毀掉8萬—10萬畝良田,僅磚廠侵占土地就達400萬畝。

在粗放使用、無端浪費中,能源也進入了緊缺時代。

石油、天然氣、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的人均儲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國每萬元工業生產值比發達國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除了科學技術落后的因素外,人為浪費是一個大漏洞。

無論是亞——洲——金——融——危機,還是非——典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未能阻擋我國經濟高歌猛進的態勢,但是,席卷全國的能源緊張、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開始,人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我國經濟正飽受資源約束之痛。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重要資源緊缺必將受制于人,關鍵時候,資源可能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資源危機敲響自然警鐘

乘坐在高速發展的經濟列車上,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們時常感到一種滿足:捉襟見肘的日子過去了,生活越來越紅火。

但當我們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過度耗用資源來實現,今天的發展是要用子孫后代的生存權利來換取時,我們還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腳地生活嗎?

“原以為你無限寬廣,不在乎失去一片蔭涼。原以為你有無窮寶藏。不在乎掠走一點安詳。原以為你無比堅強,誰知你的淚在流淌。原以為你母愛無疆。誰知你漸漸失去力量。”

現存資源的匱乏與窮絕,未來發展的需求與壓力。讓們必須靜心聆聽自然的警示。在接連遭遇“煤荒”、“電荒”、“油荒”之后,國人初嘗資源短缺的苦澀。在排隊購買蠟燭的煩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鐘其實已經敲響!

地質學家經過幾十年的勘測證實,因為巨大的人口基數,因為飛速的經濟發展,中國已成為“資源弱國”。50年后中國除了煤炭外,幾乎所有的礦產資源都將出現嚴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資源面臨枯竭。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資源不足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困難。也將成為損壞我們美好生活的最大隱患。

其實,在發展的車輪下,如何應對資源短缺的挑戰已經是一個世界性課題。

在世界各國,節約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不少國家的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已經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一些遠比我們富裕得多的國家,但他們對于資源利用的精打細算,讓我們汗顏。

米國是資源大國,他們的國民消費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國學生的課本是重復利用的。一本教科書要至少用8個學生,平均使用壽命5年。

而我國呢,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卻只有半年!

我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人,目前人手一冊的課本若能連續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節約的資金便相當可觀!而在課本循環使用過程中,又將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難!

我們的近鄰棒子國人已經節約到牙齒了。因為珍惜資源,他們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為原料的食品牙簽。

像餐館用的一次性臺布、旅館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棒子國早已沒了蹤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倭國人發明的,倭國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嚴禁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他們使用的這種木筷都是從中國進口的,用過之后,又將筷子加工生產成紙漿出口中國換取外匯。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實力雄厚財大氣粗,但他們卻在辦公室里設了“備用箱”和“再生箱”,只用過一面的紙張都放在備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紙的背面,兩面都用過的紙則放入再生箱中回收。

在全球的愛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雙面用的打印紙在用完之后還必須用于粘貼各種報銷票據。

這些看起來錙銖必較甚至有些精細瑣碎的行為背后,是一個越來越得到認同的共識:再富裕也沒有權利浪費資源。

節約資源依賴每個人的行動。

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約資源,那么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億人口的中國真正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所匯集的力量將不僅是我們國家走向未來的支撐,也是我們民族對于地球和人類的饋贈。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活中杜絕浪費之事人人可為,可以節約之處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洗一次澡可以節約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讓水龍頭開著5分鐘,則要浪費45升水;廁所使用節水型器具,每次可節約4—5升水;洗菜時用盆接水洗,而不是開著水龍頭,一頓飯可節省100升水……

全國13億人口每人少用一雙一次性木筷,意味著成千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厄運。全國每個家庭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可以節省大量的石油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好紙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節能光源,我們的照明用電量將下降60%,一年可節約740億千瓦時電能,相當于節約2989萬噸標準煤。如果把國內現有的1.3億臺冰箱全部換成節電冰箱,每年可節電431.32億千瓦時,相當于半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里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于們每個人的行動。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曾經大力倡導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現在經濟發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過了,但那種節儉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

“儉以養德”,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以節儉為值得彰揚的美德。今天,我們的20字公民道德綱要也將勤儉節約大書其中。

選擇節儉,不僅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追尋一種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資源的重要性

上一章  |  我有一個小世界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