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秘訣

更新時間:2015-07-31  作者:迷路行者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秘訣
歷史上皇帝們追求長生不老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的,其中還是有那么一些皇帝壽命因此得到了增加,在這些皇帝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帝那就是乾隆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并拓廣了領土,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占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弘歷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于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并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乾隆皇帝生前先后兩次平定準噶爾叛亂。一次回部叛亂,大小金川叛亂兩次,鎮壓了一次林爽文領導的臺灣人民起義,與廓爾喀(今尼泊爾)作戰兩次,與緬甸、安南(今越南)作戰各一次,結果都以交戰鄰國上表納貢而結束。

乾隆帝因此志驕意滿,夸耀“十全武功”,并自稱“十全老人”,“十全”。意思是完美無缺。

然而乾隆最得意的一個美稱則是“古稀天子”,以致“古稀天子”之印是乾隆晚年最得意的御寶。因為乾隆認為大清帝國“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皆為自己之功績。

“古稀天子”這一稱號是怎樣來的呢?原來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時,工部尚書彭元瑞做了一篇題為《古稀之九頌》的奏折,阿諛奉承乾隆,其中引用了唐朝大詩人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贊頌乾隆皇帝為“古稀天子”。

乾隆帝十分欣賞。認為“用意新而遣詞雅”,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幾位年過七旬的皇帝,但他們的業績卻無法與自己相比。

他為此做了一篇《古稀說》: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寶”……三代以上弗論點,三代以下,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至夫得國之正,護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當,可謂小康。

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仿佛者。即所謂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其政,亦豈有若今日哉?是誠古稀而已矣……

對于乾隆皇帝來說,的確政績顯著,功勛赫赫,但從乾隆后期來看,政治開始下去了,這與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獵、連年用兵等有直接的關系,國力日漸衰弱,到嘉慶皇帝即位時,已是國庫空虛、民窮財盡了。

但就乾隆的長壽來說,“古稀”二字是當之無愧的。在中國歷史上的230多個皇帝中,短命的多,長壽的少,而活到89歲高齡的卻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經歷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卒于嘉慶四年(1799年),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葬于清東陵之裕陵。

有句話說:“做皇帝難,做好皇帝難,做長壽的好皇帝,更難!”但是乾隆皇帝都做到了!

在中國數千年的帝王史上,中國帝王長壽排行榜前三甲分別是:第三名——是一代女皇武則天,享年八十二歲;第二名——南北朝時的梁武帝蕭衍,活了八十六歲;第一名——乾隆皇帝,終年八十九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放到現在,那就是種馬小說里的標準男主角形象。

素有“風流皇帝”之稱的乾隆創造了若干古代之最的紀錄。

比如,若以實際統治國家的年限來算,乾隆或是世界之最;又如他愛寫詩,雖然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缺乏詩意,但卻以數量取勝,是古代寫詩最多的人,一生寫詩近五萬首,超過了《全唐詩》2200多位詩人的總和,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再比如他還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帝王,壽至89歲,而且老而彌堅,沒生過大病,幾可說無疾而終。

所以許多人都艷羨乾隆是古今少有的幸運君主,他自幼聰明,深得康熙、雍正喜愛,成人后坐享由康熙、雍正奠定的太平盛世,沒有多少值得勞心憂煩的國家大事,一生基本上都在享受生活:喜歡吟詩作文,酷愛書法、繪畫、音樂、品茗,具有藝術家氣質,又愛旅游。六下江南,五上五臺山。三登泰山。乾隆還弓馬嫻熟,愛好狩獵。時常與武官比賽射箭,甚至還喜歡各種冰上運動……真可謂是上天的寵兒。

拜各種狗血清宮電視劇所賜,現在是個人都知道乾隆皇帝相當好色。他不僅擁有三宮六院,宮中美女如云,佳麗薈萃,而且六下江南還留下無數風流香艷的歷史傳說;晚年他與一個異族美女香妃的浪漫傳奇,更讓后人領略了他的風流好色世上無人能及。

《戲說乾隆》里,一部劇情換一個女人;在《還珠格格》里,這猥瑣老男人竟然連自己的私生女兒都差點不放過。罵他一聲色鬼也不算冤枉他。

而另一方面呢,乾隆又是出了名的長壽皇帝。

俗話說,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很多人就納悶了,就這一位標準的種馬,為什么就能長壽呢?這不科學啊!

其實呢,乾隆本人相當的注重修身養性。

我們知道,歷史上很多人當了皇帝后,一當上癮了。就想一直一直當下去,為了尋求長生的秘訣,煉丹吃藥,求佛信道。為此搞死自己的不在少數。但乾隆沒有走他們的老路,他不信長生,但他積極為長壽打基礎。

這是為什么?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前車之鑒。

說來有趣,乾隆的父親雍正一心想要長壽。大肆延請各方高人,尋求長生不老之方。金丹服用了不知道有多少,但卻早早去世,還不到六十歲,雖然死因迷霧重重,但一種較具可信度的推測便是服食金丹中毒而死。

而到了乾隆皇帝,由于親眼目睹了雍正追求長生的徒勞無功,吸取了教訓,對于煉丹等毫無興趣,登基之始就下令驅逐了雍正召來的煉丹術士,更遑論服食,但反而得獲長壽。

乾隆皇帝為什么能獨享高壽呢?有關專家研究發現,乾隆皇帝有一套養生秘訣。

原來在乾隆當皇子時,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歲登極,當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歲,是清代一位較長壽的皇帝。

康熙把養生之道分為養身和養心(或稱為養神、養性)兩方面。

養身是指節飲食、慎起居、戒煙、戒酒、戒貪得、適當活動、勤身力行、重節斂、生活淡泊。

養心是指文藝、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對于養身的精辟見解為:“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節飲食”,“身體微有不豫,即當節減飲食”,并“視其病由,從容調理,量進飲食,使血氣增長”。并舉例說,有的老人“茍于飲食禁之太過,惟任諸凡補藥,鮮能資補氣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

“所好之物,不可多食,當各擇其宜于身者”。“慎起居”,就是講衛生,夏天不貪涼,冬天先增衣。

“人平日潔凈,則清氣著身,若近污穢,則為濁氣所染,而清明之氣漸為所蒙蔽矣”。

“朕于夏月盛暑,不開窗、不納風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但能心靜,即身涼也。且夏月不貪風涼,于身亦大有益。蓋夏月盛陰在內,倘取一時風涼之適意,反將暑熱閉于腠理,彼時不覺其害,后來或致成疾。每見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調者,皆因外貪風涼而內閉暑熱之所致也”。

“若尋常居家,偶爾出行,忽感寒氣者有之,宜常防范”,“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過于厚,卻不用火爐。所以然者,蓋為近火(爐)則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與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進衣乎?”

“戒酒戒煙”,“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是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疾病,實非有益于人之物”,“好飲酒,樂酒無厭,心恒狂亂,遂至形骸顛倒,禮法喪失,其為敗德,何可勝言?”

“戒貪得,重節斂”,孔子說“老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當以圣人之言為戒,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若儉約不貪,則可以養福。則可以致壽”,“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縱,節樂不敢極。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

康熙又說,“圣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荀子曰,身勞而心安為之。朕謂‘人恒勞而知逸,若安于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既不能堪也’”。

養心則是指“學六藝,多讀書”等。

“人果專心于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與我國之耆舊,善于書法者俱壽考而身強健。復有能畫漢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絕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畫作如常”。“朕自幼好書,今年老雖極匆忙時,必書幾行字,一日亦未間斷。是以猶未至荒廢”。“多讀書,則嗜欲淡。嗜欲淡,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求少。營求少,則立品高”。

“近世之人以不食肉為持齋。豈知古人之齋必與戒并行”,“所謂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也。所謂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

康熙皇帝還酷愛手工藝品。康熙養心得所涉及內容豐富,含義深刻,立意高尚,對于后世的乾隆有著深刻的影響,以致后來乾隆先后26次至康熙帝景陵時,留下大量緬懷性詩句,表達了乾隆皇帝對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稱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終身懷念與孺慕。

其中,嘉慶元年(1796年)85歲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謁景陵》詩中寫道:

昨叩六旬年,今攜子位傳。

未能定猶我,深感賜由天。

祖有福超訓,新殷冰與淵。

明樓九拜畢,悲憶鑒忻然。

乾隆皇帝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祖父康熙皇帝長壽的經驗加以改進,從而總結出符合自己的:“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十六個字的養生真言。

看似簡單的十六字,卻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其養生實踐的大體內容。

“吐納臟腑,活動筋骨”與“適時進補”都較易理解,從字面上就能推測出其內容,而“十常四勿”則看上去有點費解,但實際上都是傳統養生所習見的養生法則。

所謂“十常”是指十種養生方法,包括“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則指“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這四個養生戒條。

自然,“十常四勿”當然不會是乾隆的發明,這些都是歷代的養生家總結出來的經驗,如傳為孫思邈發明的“養生十三法”就基本囊括了“十常”的內容。

雖然這些養生的方法具體操作的步驟和方法不同,但其原理大同小異,而且都稱得上簡便易行,只要堅持一段時間,都會產生明顯的效果。

如“齒常叩”,又叫“叩天鐘”,是歷代養生家都很重視的長壽之道,有許多不同的操作方法,關于叩齒的次數、時間等都有不同的講究,但其基本原理均認為“腎主骨”,而“齒為骨之余”,牙齒的健康與腎中精氣有密切的關系,遵循一定的方法堅持叩齒,不但能健齒,還具有健腎的作用。

又如“津常咽”,與“齒常叩”密切相關,經常連稱為“叩齒吞津”,也是古代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

在傳統養生學看來,唾液是很寶貴的一種物質,所謂“脾歸涎,腎歸唾”,唾液與脾、腎二臟密切相關,具有滋陰降火、生津補腎等攝生保健作用,甚至稱其為“金津玉液”以示其珍貴,故此叩齒產生的津液要緩緩吞咽,而不可隨意吐出。

“十常”中的其他各條方法也都與此類似,都是通過對人體某些特定部位的按摩、撫揉來達到養生保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方法不止用于保健,對于某些特定的疾病還有一定防治效果。如“耳常彈”,也寫作“耳常鼓”、“耳常揉”等,由于養生學認為“腎開竅于耳”,耳與腎氣的盛衰有密切的關系,時常按摩耳部可以起到防治聽力衰退、老年性耳聾等作用。

又如“肛常提”,又叫“攝谷道”,通過有規律地縮放肛門,對于防治痔瘡等有一定功效。

清宮醫案研究專家認為,乾隆長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注重體育鍛煉,喜歡狩獵。并遍游名山大川;二是生活有規律,節飲食。慎起居;三是長期對癥服用長壽藥。

另外,乾隆他媽鈕鈷祿氏也是出了名的長壽老太太。遺傳估計也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其實。只要能做到以下幾點,風流男人長壽也不是問題:

1、運動鍛煉身體

乾隆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早在康熙時期,康熙帝就經常出巡旅游。據史書記載,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行至江蘇、浙江,覽遍大江南北的名勝古跡。

四次出巡塞外,駐蹕多羅諾爾、克魯倫河、狼居胥山和索岳爾濟山。四次登臨佛教圣地五臺山,領略北國風光。并且登泰山。祀東岳,西幸太原和西安。

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也六下江南,巡查了蘇州和杭州。

雖然難免有打著巡查的名義實則出去游玩順便會會江南美女的嫌疑,但在當時交通條件和物質條件頗為不便的情況下,皇帝出巡,雖然可以騎馬、坐轎,不用自己走路,后勤供應也有充足的保障。但連續多日的跋山涉水、鞍馬勞頓,也是很辛苦的了。

這種泛游對身心健康大有好處。

作為一名滿族人,乾隆還繼承了祖宗們馬背上打天下的光榮傳統,平生喜歡狩獵、騎馬。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對自己的近侍衛諸臣說:“朕自幼至老,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余射獲諸獸,不勝記矣。又于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

聽這一連串數字,就能想象狩獵活動規模之大,乾隆本人的射技之精湛,運動程度之強了。

2、愛好能讓人更健康

我們知道,乾隆愛好相當廣泛,尤其愛好旅游和書畫。很多皇帝,都是在皇宮里呆了一輩子,基本上沒出過門。而乾隆呢,六次下江南,平時也愛到處泛游,經常運動,有利身心健康。

書畫創作既要動腦也要動手,手腦并用,身體也要適當的運動,使得氣息平緩,血脈通暢,其功效近于太極。

長期堅持,有強身健體之效。

另外寫書畫的時候,需要心神寧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讓心胸更豁達。除了書法,乾隆還喜歡音樂。

在歷史上,文人,書畫家大多長壽。

據專家根據史料推算,中國古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30歲左右,就是到了建國前也不過35歲而已。這與古代自然條件的惡劣,醫療條件的欠缺,艱苦的勞作,瘟疫流行,戰亂頻仍不無關系。但即便如此,中國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個特例。他們中活到十歲甚至于逾百歲的壽星不乏其人。

據已有資料顯示的古代文人的平均壽命:先秦兩漢時期,生卒記載明確的文人有20人,平均壽命為58.4歲。

這其中孔子活了73歲,荀子74歲,莊子83歲,孟子84歲,墨子92歲,漢朝的伏生活了92歲;

隋唐五代79人,平均壽命為65.6歲,“藥王”孫思邈活了141歲,以“歐體”傳世的書法家歐陽詢85歲,“柳體”的創造者、大書法家柳公權88歲;

宋代82人,平均為65.6歲,“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詩人陸游享年85歲;金元29人,平均壽命為67歲,畫家書法家黃公望卒年85歲;

明代77人,平均為64歲,善音律的冷謙享年150歲,“吳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活到90歲;

元代王惲活了77歲、黃縉活了8l歲;

清代126人,平均為63.4歲,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美譽的黃宗羲享年85歲,桐城學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姚鼐84歲、劉大櫆83歲、方苞81歲,劉墉活了86歲、阮元活了95歲。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文人的平均壽命,大概是古人平均壽命的一倍左右。

中國古代的這些文人為什么較常人的壽命要長些?

這里面的原因有三點:

一,善修養、重情操。修身可以養性。讀書可以怡情,當然也可以消愁解悶了。

中國古代文人以圣人為楷模。心態較常人也有優越感,多數時候能保持一份心靈上的恬靜與淡定。可以說精神上是充實的。行為上又多奉行中庸之道,處事平和,不溫不火,這些都是極助于養生的。

二,有堅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性格,從而也賦予了古代文人頑強的生命力。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學而優則仕的指導思想給古代的文人鎖定了人生目標,從而也培育了他們頑強韌性的特性,也不斷磨練著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古人年近花甲仍孜孜讀書以求功名的大有人在。這種精神和毅力讓他們遇事不公之時能隱忍,于不開心處能釋懷。

三,勤奮多思。勤于用腦有益于健康,文人自是用腦很多,腦細胞充滿活力,衰老的自然慢些,也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能長壽。

可見中國古代文人的性格和處事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3、母親的遺傳很重要

米國葉史瓦大學研究顯示,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占了70,也就是說。活到這個歲數,拼的就是誰的基因好了!

還有的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從遺傳學角度分析,長壽是可以遺傳的。主要是從母親處遺傳,也就是說,如果母親長壽。其子女長壽可能性較大;如果父親長壽,其子女未必長壽。

乾隆的母親鈕鈷祿氏。前半生也比較坎坷,從13歲嫁給禛。一直都是很低微的格格身份,直到以28歲高齡生下乾隆后,才母憑子貴當上側福晉。

歷史上的記錄是:“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

鈕鈷祿氏這輩子最有福氣的事情,就是生了個好兒子。乾隆不能算是個好皇帝,但他絕對是個好兒子。

老太太活了86歲(一說85),也是所有皇太后中最高壽的一位,堪稱史上最有福氣母子。

長壽一般而言自是好事,不過如果周圍的人都壽命普通,唯獨自己長壽,這種滋味可能也并不太好受。

就拿乾隆來說吧,他子女眾多,單兒子就有17個,但大部分都壽命不長,早早夭折。

因此,乾隆晚年,雖然七代同堂,但身邊只有四個兒子,乾隆不得不一次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個中的悲傷與無奈只有他自己才有深切的體會,這或許是他長壽帶來的唯一“副作用”吧。

乾隆活到了89歲,可以說是絕對的長壽,但是,對于九層九的普通人來說,活到898歲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說普通人長壽很難,那么為什么人就不能夠長壽呢?

科學家認為,理論上人類壽命有120歲,烏龜有150歲,狗有20歲,這種物種之間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

科學家已經在若干個物種里找到了跟壽命有關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長壽命的“長壽"基因,也有縮短壽命的基因。

生物體內有一種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與機體老化、癌癥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細胞氧化會造成細胞損傷或老化,而“長壽"基因的產物能防止細胞氧化,從而使人長壽。

還有些基因的產物能修復受損的dna,或通過控制染色體長度而控制細胞的老化過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

科學家認為,生物體內與壽命有關的基因至少有上百個,現在發現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調節這些基因的表達,可以改變生物體的壽命。

例如,米國加州大學的遺傳學家邁克.羅斯通過選擇壽命較長的果蠅進行交配,培養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蠅,它們的壽命是正常果蠅的2倍。

雖然基因對決定壽命相當重要,但并非決定長壽的惟一因素。

許多科學家認為,環境和生活習慣在長壽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達到66%。所以想長壽的人應注意以下幾點:堅持體育鍛煉。節制飲食,控制體重;不嗜煙酒;適當服用維持生活素。尤其是維持生活素c和維持生活素e;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每次我們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有些人因為吃了什么或者什么事情就長生不老都是非常羨慕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現實中人類是無法長生不老的。這是為什么呢

常常聽到有人說,如果生命最后還剩下幾分鐘,我們又能夠自由的選擇,你希望用什么方法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所有人都不愿去想死亡,不過在某些時候,想想這些問題是有好處的,至少有助于我們制定正確的醫療政策和研究目標。當我們在與死亡抗爭時,科學能為我們提供多少幫助,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人們常說。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更坦然地面對死亡,是因為他們見慣了死亡。

100年前,人類平均壽命比現在短30年左右。過去一個世紀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使人類整體壽命長于以往任何時候,而且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還在繼續增長。

在較為富裕的發達國家,平均壽命每天都在以5小時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長,很多發展中國家則在以更快的速度追趕發達國家。

如今,人類的主要死因是衰老過程本身,以及這個過程引發的各種疾病。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控制衰老

我們來想象下一個人的死亡,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氣,生命就這樣終結了。這時候,身體中的一些細胞還是活著的。它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時期,不過還是在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生命。它們從環境中汲取氧氣和養分,產生出大量的能量。還來制造蛋白質及其他細胞成分,而且還驅動所有細胞組件的活動。

很快。細胞缺氧而死。隨著它們的死亡,一些非常古老的東西也悄然走向終點身體里剛剛死掉的每一個細胞,理論上都可以沿著一條不曾間斷的細胞分裂鏈,追溯到幾乎40億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那些細胞生命身上。

死亡不可避免,但你體內的某些細胞具有一個驚人特性:只要人類不消亡,它們就近乎永生,前提是你有孩子。每存活一個孩子,你就有一個細胞(精子或卵子)逃脫了滅亡的命運。孩子出生,長大,成年,繁衍,細胞的生命也就一代代延續下去。

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近乎奇跡般存在的、能夠永生的細胞譜系。但為什么幾乎所有生物都有一具必將死亡的軀殼為什么不是所有細胞都有機會永生這些疑問最早是戰車國博物學家沃格斯特魏斯曼在19世紀提出的:“拋棄軀體論”.

其實細胞任何時刻都會被破壞的,比如,dna突變、蛋白質受損、反應性極強的“自由基”攻擊細胞膜等等,生命的存在它需要依賴基因信息的不斷復制和翻譯。

生殖細胞能在一場由各種差錯導致的災難中存活下來,一方面是因為有極為精密的自我維護和修復機制,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它們通過一輪又一輪競爭除去重大差錯的能力。

精子都是大規模出產,但通常只有一個優秀精子能與卵子結合;能形成卵子的細胞同樣很多,遠遠超過最后排卵的數目。

嚴格的質量控制會剔除那些次品,而自然選擇則會作為最后的仲裁者,決定哪些個體最合適把生殖細胞系一代代傳遞下去。

對于一些多細胞生物來說,不會衰老似乎是一種準則。淡水水螅就具有超強的生存能力,隨著年齡增大,死亡率不會升高,繁殖能力也不會下降。即使被切成很多段,也可以重新長出完整的身體。水螅永葆青春的秘密很簡單:生殖細胞遍布全身。

不過在大多數多細胞動物中,生殖細胞只存在于性腺組織,也就是生成精子和卵子的部位。

其他類型的細胞都分化成了專職細胞,如神經細胞、肌細胞等,這種分化對復雜生物體的發育是必需的。

這一分工對生物體的衰老和生存時間有著深遠的影響。

專職細胞沒必要永生,當機體通過生殖細胞將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后,專職細胞就可以去死了。

大部分自然生物體都死得很早,原因多是意外事故、天敵捕食、感染或者饑荒。同時,維持軀體正常運轉也代價不菲,而資源又常常有限。生物體每天攝入的能量中,一些可能用于生長,一些用于體力勞動和運動,一些則用于繁殖。

還有一部分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以備饑荒之需。只不過,生物體活著的每一秒鐘,機體內都會出現很多差錯,很多脂肪都在處理差錯的過程中消耗掉了。

機體還要不斷合成蛋白質等生命活動必需的分子,而要正確合成這些分子,機體必須時刻校正基因編碼,這個過程也要花費不少能量。

此外,機體還得向垃圾處理系統分配能量,用以清除細胞殘骸。

正是基于生物體的耗能情況,我提出了拋棄軀體論:如果環境很可能給機體帶來死亡,那么機體就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無限期存活而耗費大量能量。為了使物種得以延續,基因組只需保持機體健康,在死亡到來之前成功繁殖。

在自然選擇的強大壓力下,生物體在分配能量時,首先考慮的是生長和繁殖,而非構建一具永生性的軀體。

因此,生物體的衰老實際上是各種沒有修復的細胞損傷長期累積的結果。

也是因此,我們實現不了長生不老!

人們追求長壽本質上沒有錯,不過在追求長壽的過程里面,人們得注意一個度,你可以在這個度里面追求長壽,而一旦超過了這個度,你就得停止,否則,等待著你的必將是不好的事情。

而追求長壽,關鍵是在追和求上,人在青年時期,就該為長壽打基礎……

就對人生的心態而言,有兩種人,一種是追求長壽的人,一種是夢想長壽的人。長壽,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和夢想。

從古到今,蕓蕓眾生幾乎沒有一個不想長壽的,但也有不少人陷入強求長壽的誤區。

拿古代的帝王來說,千方百計尋找什么長生不老藥的有之,相信江湖術士的鬼話煉什么仙丹的有之……凡此種種,都是強求長壽的表現。然而,現代人陷入強求長壽誤區的人仍不在少數。如有的人亂吃補藥,人參、燕窩、鹿茸……

凡市場上賣的補品都買來吃,一味增加營養,簡直到了不加節制的程度;有的到處打聽長壽之道、保健知識,聽人說跑步好,就去跑步,聽人講倒走好,就去倒走;有的一有不適,就擔心得不得了,到處求醫,亂吃藥;有的甚至趕時髦,一聽“洗腳”好就去“洗腳”,一聽“洗腸”好就去“洗腸”……凡此種種“強求”,恐怕不一定能長壽。

記得上世紀60年代社會上謠傳打雞血強身治病,更是一曲滑稽之談。

追求長壽,關鍵是在追和求上,人在青年時期,就該為長壽打基礎: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二要養成健康的思維方式;三藥養成健康的鍛煉習慣,到了中年,進一步鞏固良好的習慣。如能始終不渝地保持著對長壽的追求和信心,做到胸懷豁達,熱愛生活,重視保健,注意疾病防治,避免意外事故發生,長壽會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秘訣

上一章  |  我有一個小世界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