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我們都是中國人

更新時間:2015-03-27  作者:迷路行者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我們都是中國人
“大哥,真的要是選擇不好的話,我們還是選擇武者部隊吧,武者部隊有著統帥堂的全力支持,而且武者部隊有著這么多的準武者和武者,因此,將來武者部隊的發展絕對不會小,而武者部隊想要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源,現在我們把這個東西上交,那武者部隊就得到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庫。

大哥,要知道,雪中送炭比起錦上添花更加的好。現在我們直接把這個東西上交,那就是對武者部隊雪中送炭,到時候,我們得到的東西會遠遠的超過我們的想象,大哥……。”

許杰很是著急的勸解著許昌,這讓一邊的許昌開始猶豫了起來,因為,許杰這番話確實是說的在理。

雪中送炭字典上的意思是你在寒冷的時候,孤獨無援的情況下,一個人給你送來一盆火炭,讓你取取暖。現實中的意思是它面臨失意、遭遇坎坷、前途暗淡等情況下,送去的一片溫情、一份熱心和一種支援。

錦上添花,意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語出宋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此外,清李漁《凰求鳳讓封》:“三位夫人恭喜賀喜,又(做了狀元的夫人,又進了簇新的房子,又釋了往常的嫌隙,真個是錦上添花。”

mao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二:“對于他們,第一步需要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條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務更為迫切。”

有人說,雪中送炭的人才是自己最感謝的人。而錦上添花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的確,錦上添花常有勢利之嫌,而雪中送炭卻往往是厚道、善良和忠誠的象征。

雪中送炭是什么?是你忍饑挨餓,又口袋空空的時候。別人請你吃一個五毛錢的饅頭,加上兩毛錢的熱湯。這就是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是什么?是你剛買了一件新衣服,別人送了你一枚很好看的胸針。有了這個胸針更顯出衣服的昂貴,可是沒有這枚胸針,衣服照樣光鮮亮麗。這就是錦上添花。

據《宋史太宗紀》記載,有一年天降大雪。天氣非常寒冷。

宋太宗在皇宮中忽然想起了窮人的可憐,就派官員拿著糧食和木炭,送給那些窮人和孤苦零丁的老人,讓他們有米做飯吃,有木炭生火取暖。

宋太宗這樣雪中送炭,很多人都很感激他。

有一個窮人,也很想效仿一下古人的雪中送炭,但是他家里很窮,自己連木炭也用不起。怎么送給別人呢?

所以說,雪中送炭也是對于一些有能力的人來說的,宋太宗為什么能給人雪中送炭,因為他有這個能力。天下的子民都是他的。

窮人為什么不能雪中送炭,是因為他沒有這個能力。

相反錦上添花的人,就一定靠不住嗎?非也!

錦上添花的人都是在你大富大貴的時候認識的人。你能保證你將來落魄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樣的嗎?你不能,所以我們只能記住那些。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那些雪中送炭的人,而那些。在我們發達的時候錦上添花的人,往往就被我們所忽略。

那么,我們應該做雪中送炭的人,還是錦上添花的人。其實,最好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平靜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

如果我身處逆境,我希望有一個雪中送炭的人出現;反之,如果我身處順境,我也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如果別人有困難,我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如果別人的事業蒸蒸日上,我也愿意做那錦上添花的人。

無論你選擇雪中送炭也好,錦上添花也罷,那都是個人的選擇,只要你愿意,只要不違背道德,你既可以雪中送炭,也可以錦上添花。

世態炎涼,人情淺薄;萬花世界,紙醉金迷。

在萬事如轉燭的無常命運中,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易,狂流引渡難。

可曾見,花開時,蜂擁碟撲;花謝時,風揚雨砸。

在我煢孑彷徨有家難歸時,是你微笑著啟開可供小憩的茅草房;在我荒漠孤煙絕望潦倒時,是你于懷中掏出的癟癟的水囊;在我迷途困窘百無舉措時,是你在茫茫的夜空里燃燈慈航;在我瑟瑟發抖于冰山雪域時,是你捧來的那盆熔融炭火的溫情……

“水暖水寒魚自知,失意事休向人言。”不經世間冷暖,如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和悲鳴。

“想來世事金能語,說到人情劍欲鳴。”

一句聯語,其中蘊涵了多少人生的閱歷,又飽含了多少不平的激憤、失意的心酸?

春秋五霸之主齊桓公,可謂一代豪杰。在他死后,膝下五子為爭王權寶座,百日不為乃父舉喪,可憐英武蓋世的齊桓公被蠅叮蛆嗜,只剩一具白骨暴于靈床之上。

試想,親子尚且如此,況尋常之情乎?

良言一句三冬暖,對于陷在苦難中的人來說,一句幫助的熱語,一點滴露般的施與,這不啻于斷崖處伸出的援手,亦是雪夜中送與的炭火溫情。

見利忘義和舍身取義是多么大的反差,父子和朋友之間孰重孰輕?無須多辯,德之所在,人性使然。

仁愛心懷的施與和殘暴兇狠的鞭笞,得到的是芬芳和詛咒,美好和丑惡的回報當是正比。

笛肯生說過:“如果我能彌補一個破碎的心靈,我便不是徒然活著。如果我能減輕一個生命的痛苦,撫慰一個創傷。或者令一只離巢小鳥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著。”

真情的給予。是天涯的至寶,苦海的慈航。絕岸的援手。那炭火的溫情,那人性的芬芳,像大漠之中的仙人掌花,奇妙而燦爛。像夤夜之中騰空的火樹,絢麗而輝煌。

時代的浮躁,人情的菲薄,在你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在你落難時,你看到了朋友。而現今的這個世界。人們太熱衷于錦上添花的諂媚,卻不屑于雪中送炭的施與。

雨后晴光,多有彩虹斜掛;雪原冷意,還少炭火相贈之人。

君不見,朱門豪宅的地溝里,有隨意倒掉的肥鵝整鴨,而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乞兒瓢里,卻少有果腹充饑的殘羹。

哦,那炭火的殷紅。像雪夜里盛開的人性的花朵;炭火的熾熱,象征著不枯竭的人性的暖流。同情者的熱淚,融化了大地的積雪;慈善者的靈心,創造出暖冬里的春光。

青史的長河。流過我心胸的綠野;溫情的花朵,開遍了我記憶的山岡。

我真正的朋友,在我那絢爛如錦的園林中。你不必添花;而在你生命的冷域雪原里,我要贈你炭火……

撇開狹隘。讓我們勇敢地走向道義的雄關!

古人云:“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

孔子的學生公西赤到齊國出使。冉有替公西赤的母親請求米糧。

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冉有請求多一些,孔子說,‘再給她兩斗四升’。冉有不顧老師的意見,卻足足給了八十石的安家口糧。

孔子語重心長地說,‘公西赤在齊國會過得很好,他完全有能力解決他母親的生活。正所謂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

意思是沒有必要為生活已足的人錦上添花,而要去周濟那些窮困的人,為他們雪中送炭!

我爺爺曾經僥有意味對我說過一句話:“達官顯貴你不用過多倒茶給他們喝,倒是那些窮困苦難人家,你要斟茶遞水,因為他們會久久記住你并感恩在心!”

爺爺那時候80有余,可謂飽看人世滄桑變化。現在細想一下,他的話與孔子的觀點是如出一轍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非常認同:與其替人錦上添花,不如為人雪中送炭!不為彰顯我品德有多高尚,只因思想就這般!

但生活中的現實又是哪般呢?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吧?沒錯,當今社會錦上添花居多,而雪中送炭卻少的可憐。

替人錦上添花者:有仰慕的,有攀交的,有隨風逐浪的,有趨炎附勢的也有湊熱鬧的……,‘投之以桃,期望對方報之以李’的心態,在某些人身上更是‘司馬召之心,路人皆知’!

于是乎,當一個人事業如日中天,前程如錦的時候,自家門庭若市,總有一批人在這緞錦上拋花環!(暫且不問抱以什么一種心態)

其實,繁花已似錦,再添一朵又可以增艷幾分?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的又偏偏是你這一筆嗎?還有,錦上添花的人太多了,被添花者未必記得你是誰,恐怕只是過眼浮云,在別人眼前飄過,沒留下一絲印記!

替人錦上添花者如此之多,可是,能夠雪中送炭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最佳寫照!

當你落泊潦倒或勢單力薄之時,能夠站在你身邊,真正給你溫暖、支持和幫助的人有幾何?一個失意的人,或許不怕跌倒之痛,但一定怕被遺忘!

此時,一點點來自別人的愛意關懷,即使是星星之火,也會燃亮、溫暖他的整個心房!當一個人饑寒交迫,你給他幾個饅頭一碗熱湯,他會心存感激,記住你一輩子。

如果你要問我什么是雪中送炭,那我告訴你,這就是雪中送炭!

是朋友,不求錦上添花,但求能雪中送炭。

人生在世,沒有一帆風順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時候,望盡天涯路,你需要的是幫助你架橋搭梯,雪中送炭的人。

在這時幫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當你穿過險峰。“一覽眾山小”時,那些給你送來花環。稱兄道弟的人,你要留個心眼。或許他們給你的友誼并非真誠可靠。

花可以養眼,炭卻可以暖心!花團錦簇如過眼煙云,轉瞬即逝;留駐內心不逝的也許正是那點點星火,因為星火也可以烙印!

替人錦上添花者,也許獲得的只是一個禮儀式的微笑,而為人雪中送炭者獲得的卻是一個心存感激的眼神。前者內心的失落和后者的充實快樂又怎么能夠相提并論呢?感謝和感激也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意義!

換一種思維,細心的你又發現沒有?站在自我的一個角度,其實“送炭”“添花”都是對別人的一種幫助。本無褒貶之分,現實中之所以會出現以上這么一種世態。主要是因為“送炭”或“添花”者沒把握好其中的心態!

“送炭”者往往覺得付出無利可圖,對“需炭”人避之唯恐不及;“添花”者趨之若騖,往往是動機不純。

如果拋開利益所趨,“送炭”者以體惜、善良的心分一份溫暖給雪中的“需炭”人;花團錦簇之前,以一個平常心,默默地贊許與觀賞也未嘗不可!

總之,無論“送炭”,還是“添花”,對別人實施幫助時。不把太多的意圖附加在上面,方能稱得上至善至美!人心此境,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則皆可成就佳話。

許昌很明白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一個人要是有條件。他當然是想要雪中送炭了,許昌心里面其實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玉石區管理層的強大勢力一直壓在許昌的心底,讓許昌不得不仔細的考慮考慮。

這里可是武林密境。真正做主的是武林密境的上層,而不是北平的統帥堂。在令一個國家里面,和當地的權力機關作對,那后果…,許昌能夠想象的到那樣的后果是什么。

也許這樣的后果對于武者部隊來說,無所謂,也承受的住,但是這樣的后果對于許昌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那就太嚴重了。

許昌的家庭就算是上溯幾百年,都是普通老百姓,哪里有什么底氣去和玉石區管理層作對,就算是統帥堂長老團也沒有那樣的底氣去和玉石區管理層作對吧,想想那些在地球上大發神威的金雕騎士和黑魘馬重裝騎兵就可以知道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顧慮在,許昌心里面才會這樣的猶豫。

許杰剛剛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自己把這個金礦交給武者部隊,那就是給武者部隊雪中送炭,他們一家得到的好處,也會是最大,最令他們滿意的,最主要的,許昌心里面會最舒服。

不過,要是把這個金礦上交給已失去管理層,那許昌的這些作為就僅僅是錦上添花了。

玉石區管理層單單是每天從玉石寶塔里面得到的黃金,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現在再加上這樣的一個金礦,對于玉石區管理層來說,其實并沒有什么決定性的作用,充其量算的上是錦上添花。

因此,到時候許昌一家得到的獎勵數目并不會怎么大。

當然了,就算是這個數目在玉石區管理層的心里面并不是什么大數目,但是,對于許昌一家人來說,已經算的上是天文數字了,那時候,許昌一家心里面也會很是高興。

可是,這里也并不一定全部都是高興,至少,許昌心里面會有著那么一絲的內疚,他發現了這樣大的一個金礦,結果他卻把這個金礦交給了玉石區管理層,而沒有交給武裝部隊,那不是等于是吃力排外嘛!到時候,要是這件事情被武者部隊的人知道了,那許昌一家……。

哎……,想到這里,許昌重重的嘆息了一聲,他的腦袋都大了,現在他真是不知道怎么選擇才好。

“小杰,事情要是真的像你想的那樣就好了,我也想把這個東西交給武者部隊(金礦這個名詞許昌不會說出口,為了就是以防萬一),可是,你得想到這里可不是中國,這里是武林密境,在武林密境里面做主的可不是北平的統帥堂長老團,在這里做主的是武林密境的那些上層人士。

我們是可以把這個東西交給武者部隊,但是。到時候要是因此引起了武林密境上層人物的不滿,那時候我們一家怎么辦?

武林密境絕對是爸爸媽媽養老的最佳地方。要是武林密境的上層人物因為這件事情而厭惡上我們一家,要把我們一家趕出武林密境了。那我們到時候怎么辦?

這還是從好的方面考慮,要是萬一武林密境的某些上層人物因為不滿我們一家,直接對著我們出手了,那時候我們怎么抵擋,武者部隊怎么抵抗?!我們到時候是后悔都來不及啊,哎……!”許昌再重重嘆息了一聲:“小杰,事情難辦的很啊!”

“是啊,事情真的是難辦的很啊!”許杰重復了一邊許昌的話,現在他也感到事情很是棘手了。武者部隊這邊他們一家得罪不起,玉石區管理層這邊,許昌一家照樣得罪不起,現在許杰感覺到他們真的是為難的很啊!

“哎……!”一聲重重的嘆息聲在火堆邊響起,許昌和許杰都開始沉默了下來……。

“噼啪……!”幾聲,火堆里面的柴火爆了幾下,這個時候,許杰抬頭了,他雙手握了一握。然后臉色很是堅定的開口道:“大哥,我想了一下,我們還是把這個東西交給武者部隊吧。”

“哦,為什么?”許昌頭也不臺的問道。

“大哥。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東西到底有多大的規模,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大哥你和猴子的估算只是以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眼睛來看,幾個億。幾十億的金錢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眼里面確實是一筆了不得的數目,可是。這樣的一筆錢,在那些上層人士的眼里面,就算不了什么了,更用不著說玉石區管理層這些人了。

相信就算是幾十億的錢放在眼前,這些人都懶得去看。對于玉石區管理層來說,地球上面的那些金錢他們完全用不著,能夠打動他們心的,只有一些珍貴的修煉資源。

所以,大哥,我們現在拿著一個還不知道價值的東西去找玉石區管理層,呵呵,他們會不會見我們都是兩說,大哥,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咦…….!”許昌驚咦了一聲:“小杰,你說的確實是很有道理,以我們現在的身份,拿著這樣一個未知的東西去求見玉石區管理層,還真是有很大的可能根本見不著,小杰,你厲害啊!”

許昌一臉興奮的夸獎起許杰來,許杰的話讓他的心底猶如撥云見日般,完全敞亮了,現在許昌知道自己應該是怎么選擇了。

“呵呵……。”許昌的夸獎讓許杰很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然后,許杰趁熱打鐵的繼續說道:“大哥,再說了,我們兩個畢竟是中國人,這樣珍貴的東西不叫給武者部隊,交給誰?!

這個東西不管是交給玉石區管理層,還是交給武者部隊,我們家得到的東西,都是天文數字,既然同樣都是天文數字,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把這個東西交給其他人呢?我們和武者部隊可都是龍的傳人,都是一家人!”

說到這里,許杰緩了一口氣,然后他很是堅定的說道:“大哥,我不想今后在花錢的時候,被人戳著脊梁骨罵,大哥,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許杰帶著點懇求的語氣說完了最后這幾個字,在許昌把金礦這個消息告訴他的時候,許杰就已經在心底決定把金礦交給武者部隊了。

那么為什么許杰怎么快就決定把金礦交給武者部隊,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他許杰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又稱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中國人”具有多個涵義,具有狹義的國籍屬性稱呼,也有廣泛概念上之稱呼,甚至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也都有不同的認定。

除了客觀的界定外,通常其本人與周圍社會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占著相當重要的一環。現在指一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以前的中——華民國的護照和國籍的人。

以“地理”概念界定:出生或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人;以“人種”概念界定:以黃色人種為主。

以“宗族”概念界定:指“華人”或“華裔”(祖先來自中國,具有中國血統的人,不論是否經過混血或來自中國的祖先是多少代以前)。

華人或華裔并不一定擁有中國國籍。早期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今天多數海外華人通常已取得居住國國籍。一般只認同自己是華人而不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以有多種多樣的傳統節日而聞名,根據《通勝》的載錄。年中最少有9個主要節日、24個節氣和140多個節誕,換言之,一年中平均兩天就有一個節誕了。

節日是人們隨著季節、時間和物候轉移,以開展有特定主題的風俗和紀念意義的社會活動日。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

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后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恒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并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農業耕作是古代中國立國之本,農業可說是古時人們營生的命脈,就好比當今的城市生活:倘若停止了經濟運作,整個社會就會馬上癱瘓。春節和冬節,恰是一年中頭尾兩個由農耕作息衍生的重要節日。

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立春是很值得慶賀的。

春節又稱「過年」,「年」原是「稔」的初義,是五谷豐稔的意思,因禾谷多一年一熟,「年」乃逐漸由農業生產周期的名稱引申成為節日的名稱。

源于原始社會的「臘祭」,春節既是年終慶賀豐收的日子,更是新年農業生活開始的大好時光。

古代一般臘月(即農歷十二月)過半就充滿了準備過新年的氣息了,真可謂異彩紛陳: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神」,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都是民間喜氣洋洋的快樂時光。

至于冬節,就是冬至,也叫「長至」、「短至」和「至日」等,「至」是到達極點的意思,(與古代社會「夏至」并稱為「二至」)。

古代社會極為重視「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代以后又有「冬節」之稱。這一天,家人團聚,置辦佳肴,祭祀祖先,慶賀往來,一如過年的大節。

進入現代社會以后,「冬節」的重要性似乎日趨淡化,不過在當今的中國農村,由于冬至是氣候轉換的起點,農民一到「冬節」就開始備耕,所以許多傳統的冬節習俗,在不同程度上還得到傳承,如吃「冬節酒」、「冬至團」或「冬至餃子」。

至于城市市民抓緊「冬節」的進補,選購各種營養滋補品,則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在遠古社會人們認為自然界具有生命及神奇的能力,因而每向山川草木、江湖河海表示敬畏,求其保佑和降福,形成原始的信仰。

人們相信,宗教祭祀能保證獵物的捕獲、季節的正常序列甚至莊稼的豐收。這種基于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動。一旦習以成俗,便成了節日的雛形。

常見于各出土禮器上的「社祭」和「祖靈」的象征圖案。以及人群匯集或歌舞正忙的景象,便反映出這兩種深受「天公地母」影響、向天地祈求豐收或風調雨順的祈禱儀式。大多演變成后來萬民歡騰的節日。

如元宵節是從祭祀天神中最為尊貴的「太乙神」(又寫作「泰一神」)演變而來,到漢武帝時基本定型;

中秋節則直接起源于古老的敬天活動「秋祀」以及「拜月」(秋分晚上祭月);

再如七夕節,亦是以確認天上的王母娘娘的存在為前提:只因為牛郎和織女觸犯了天神的戒律,故被阻隔在天河的兩邊,每年只能相會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祭祀色彩較濃的中國節日,其演變的過程往往又融合較多的神話傳說,因而顯得更豐富多彩和富有人情味。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呢?

關于這個,有著多種說法。其中相關的神話解釋是這樣的。

相傳,軒轅黃帝經過五十三戰,打敗了蚩尤,平息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

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家的標志)。開始,黃帝手下的謀臣建議不再搞新圖騰。理由是黃帝功德無量,天底下無人能比得上,就沿用黃帝部落的圖騰,一統天下。

黃帝說:“萬不可這樣作。各大小部落都擁戴我為尊長。我怎么能辜負群民重望,獨斷專行,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呢?”

接著黃帝又說:“蚩尤所干的一切,對兄弟部落的行為。我們萬萬做不得。”

黃帝叫倉頡寫了個通知,要求原來各大小部落把使用過的圖騰。全部獻出來,再由原來各大小部落選派一個代表,前來黃帝宮,共同商議制定新圖騰。

誰知,通知一發出,各個大小部落都送來了本部落原先使用過的圖騰,一下子就擺了成百個。

其中蛇圖騰、鷹圖騰、馬圖騰、魚圖騰、熊、豹、羊、象、狗等各種各樣的圖騰,這下可把黃帝難住了,究竟采用哪個圖騰好呢?

他一時拿不定主意,黃帝召來身邊的謀臣,常先、大鴻、風后、力牧、倉頡等,征求他們的意見。

大家你一言,他一語,各抒已見,有人同意用這個圖騰,有人主張用那個圖騰,最后,仍然沒有定下來。

大鴻著急地說:“黃帝心思太多了,隨便用一個圖騰就對了,何必這樣挑來選去,太麻煩了。”

黃帝耐心地說:“這是一個新統一起來的大部落,不那么簡單,處處都要謹慎從事,絕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顧原來各大小部落的情緒,要搞一個有團結象征的圖騰,不然,又有分裂的可能。”

眾謀臣聽了黃帝這一席話,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贊。

唯有大鴻趕忙糾正他的話說:“我是帶兵打仗的,對圖騰這些事不懂,剛才說的話全當沒說。”

大家一聽都笑了。

制定新圖騰的事,黃帝幾天幾夜沒有睡好覺。有天夜里,天下暴雨,吼雷閃電,黃帝發現電光一閃,一條明亮的光線,一閃而過,深深映在黃帝腦海里。

第二天,黃帝單獨叫來倉頡和風后,把他昨夜看到的霹雷閃電的形象,向倉頡和風后講述了一遍。

然后,黃帝指著各大小部落的圖騰說:“我看為了照顧各個部落的情緒,咱們參照各部落圖騰的特點,應該制定這樣一個圖騰: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獅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須,鷹的爪,狗的尾,組成一個特別的圖騰。

把原來各大小部落圖騰都分別用上一些,要說照顧,這也算真正照顧周全了。可是,組成這樣的圖騰像個什么東西,叫個什么名字?”

倉頡說:“黃帝,這個圖騰在世界動物中,誰也找不到它,誰也無法偽造。我想,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龍’!既能騰云駕霧,又能翻江倒海。”

黃帝捋著胡須。輕輕踏著步子,細細琢磨了半天。然后,果斷地說:“好!就叫‘龍’。”

從此以后,龍就成為中華民族吉祥權威的象征物。誰也不能侵害它,就連黃帝也帶頭崇敬它,這就是‘龍’的來歷。

軒轅黃帝逝世后,先民們一致認為黃帝功大無邊,應該乘龍升天。

盡管黃帝尸體埋葬在陜——西——黃——陵——縣橋——山之巔,人們都習慣認為橋——山只埋著黃帝的衣冠,不忍心把黃帝說成埋在地下。

因此。“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祖先在黃——陵”,就成為世代歌頌的民謠。

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且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龍是中國人的象征,中華民族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這是‘我們是龍的傳人’這句話的神話解釋,接下來的則是有關于這句話的科學解釋。

科學的解釋,是這樣的:龍的形成記錄了古代民族發展的聚合過程,而且牢牢地銘刻在中國人的頭腦之中,我們常以龍的傳人引以自豪.

世界上原本沒有龍,而古代的圖騰為什么是龍呢在遠古圖騰時代最早的傳說是女媧氏和伏羲氏為人類祖先,而他們都是人頭蛇身.

歷史的發展,部落的聯合,特別是炎、黃二帝在保定以北聯合后,各部落紛紛加入到這個大家族中.當馬圖騰部落加入進來,就在蛇頭上加馬頭,鹿圖騰部落合并進來,就在馬頭上添鹿角,魚部落進來,就在蛇身上增魚鱗.

于是,龍身上綜合體現了多種動物的特征:如獸足,鳥尾,山羊胡子…….

龍的形成體現了民族平等和民主,部落不分大小合并進來就親如一家,這是優秀民族文化的創舉,直到今天,各族人民大團結仍體現了這一光榮傳統.

龍的形成過程就是民族團結統一的過程,這種民族大融合到唐堯時基本完成,確定了龍這一形象.

根據《竹書紀年》(躲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東晉時,在魏安厘王的墳墓中發掘出來的竹簡)記載,堯生在伊祈山(在保——定——市西南40公里的順平縣境),堯母慶都為陳鋒氏部族,生于斗維之野,今保——定市西南唐縣、望都一帶.唐縣有慶都山,在縣城東七公里,傳為堯母居住之地.望都縣城內有堯母墳,北關有堯帝廟.

慶都出生時常有黃云覆其上,及成年常有龍隨之……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即伊祈山).今伊祈山堯母洞,即堯出生地.

這就說明赤龍族當時就棲身生活于伊祈山附近,更加深了龍與中華民族的血肉關系,也說明了龍的傳人在堯時已為世人所共認.

中華民族有著極強的凝聚力與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消亡了,其中不乏有為人類作過杰出貢獻的民族,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雖然經歷了和自然及敵人的嚴酷斗爭而不解體,并日益繁榮,就是因為她有一個光輝的整體形象,有一個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龍起著維系和向心的作用.

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成為一條中國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中華大地上,到處可以看見“龍”,從劃龍舟,舞龍燈,到龍的繪畫,龍的雕刻,龍的旗幟等.龍,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的傳說歷史悠久,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結構完備的“龍”字,龍的圖案和傳說更可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文化.

一般認為,傳說中各種各樣的龍其實都是遠古時代中華名族的族微圖騰.人們推測,以蛇為圖騰的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部落,逐漸形成了華夏大民族,他的圖騰也兼取被蛇合部落圖騰的特點,以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最后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

龍體現了中華各部落的大聯合,大團結,它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中華民族無可估量的創造的象征.

以龍為圖騰,稱為“龍的子民”更為準確,中國人是“龍的子民,炎黃子孫。”(

我有一個小世界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我們都是中國人

上一章  |  我有一個小世界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