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九百九十三章 戰略的差距
對于北洋跟西北的差異,袁世凱知道一些,卻沒有那么的深入,這是兩個不同體制的問題。此時此刻,做出了艱難的決定,正帶著手下所有的親信,匆忙趕往包頭的袁世凱不會去考慮太多。可接下來,隨著袁世凱的決定,甚至為了這么一個決定付出的行動,一場影響深遠的大幕,就此拉開,這個因為這一個閱兵,而開啟的第一個變數,就此拉開,改變了20世紀初整個中國政治格局,在后世,被無數的專家學者所看重和研究,不少人把那一次閱兵設立為勝利大閱兵,就是如此,一個看起來普通的閱兵,居然造成了兩大集團的不同反應,掀起了中國統一的步伐,奠定了中國崛起的根基,從這一點上,怎么評價這一次勝利閱兵都不為過。
后世有無數的學者研究,當時的袁世凱和楊元釗的心理,為了他們兩個人當時的選擇,做出了很多大部頭的文章,加起來有一個人的身高了吧,可是無論是誰,采訪到兩個人之中的任何一個,說的都非常簡單。實際上,兩個人的選擇很簡單,袁世凱一直都非常的警惕,西北,在關鍵的時刻,沒有按照日本人的想法去做,而楊元釗更加是,一旦接到了袁世凱的信號,立刻展現了西北的肌肉,一下子,促成了這件事情。
這一列專列,沒有在北京站停靠多長時間,列車運行圖,在知道了袁世凱要來之前,就已經固定下來了,在這個時間段,會給他們一個單獨的運行空間,不停留,或者少停留,到達西北,這中間牽扯到的路線調整和時間調整眾多,也就是西北鐵路局這樣成熟的鐵路網和發達的無線電。才能夠做到這一切。
平時列車的車速,大概在6080公里每小時,客專上面,也跑過100公里以上的。但是很少,只有像劉澍,或者楊元釗出行,才會考慮調整線路,讓線路的平均時速達到130公里左右。甚至在陸上,周圍的50公里,甚至70公里之內,沒有任何的車輛。
這等于是在鐵路運行圖上面,空出來了一個巨大的空間,由此造成的影響巨大,可是對于領導人來說,是可以享受這個特權的,在過去的幾年之中,類似的調整。已經好幾次了,這一次,機緣巧合,落到了袁世凱的頭上。
袁世凱和他的隨員數十人,被引入到了兩節專門的車廂,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一個包間,只不過袁世凱的親信和護衛們,他們沒有選擇包間,而是跟隨著袁世凱,被引入了跟劉澍等西北高層一樣。專門為了高層領導人準備專用車廂,這里不但擁有著強大無線電通訊能力,位于車廂中部的大型無線電臺,可以全程無憂的聯系到西北任何一個無線電節點。
開放了專列。運輸袁世凱前往西北,并不代表開放這樣的全國系統的指揮系統,事實上,這個系統是被關閉著,只留下了一個值班人員,厚重的鐵門和獨特的設計。對于車廂不熟悉,并且不會在車廂之中亂跑的袁世凱的部下,不會發現。
通訊能力之外,裝甲列車的兩側,還有兩節真正的鐵甲車,甚至有203火炮,這樣的陸軍大殺器,即便是一個團,甚至是旅,對于專列進行攻擊,都可以憑借著裝甲列車,守衛一段時間,等待援軍。
兩節裝甲列車之外,本身專列的的防護能力,也比較強悍,比如說車廂下部,最少有35厘米厚度戰艦鋼板,足以抵抗大量炸YAO的攻擊,這種跟戰列艦上面使用的一樣的特種裝甲鋼,是列車安全性的根基。
火車是遠距離行進的最佳的武器,能夠對付火車的東西也多,最大的一點就是炸YAO,歷史上,奉系軍閥的首領張作霖,就是因為沒有按照日本人的做法去做,而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也因為他的死,本身實力強大的奉系軍閥,成為了紙老虎,不但在接下來的中原大戰之中,被擺了一道,白白出力,什么都沒有得到,更是在1931年的時候,徹底的失去了東北,而日本人只是動用了一個師團的力量,就讓百萬關東軍落荒而逃。
千里鐵道線,要想做到絕對的安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裝甲列車出現的第一時間,就裝備了領導人的專列,而袁世凱乘坐的這個,也是留在北京站的一列特別列車。
袁世凱等人剛剛坐定,列車汽笛長鳴,龐大的蒸汽機在蓄積力量,哪怕還是最強悍的蒸汽機,也無法的改變蒸汽機固有的問題,在啟動之前,必須要預熱,哪怕西北的新式蒸汽機,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初期蒸汽蓄積過程也會耗費不短的時間。
好在這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蒸汽機蓄積了足夠的蒸汽,煤炭燃燒蒸發水變成蒸汽,然后灌輸到蒸汽機之中,粗大的傳動桿,不停的移動,越來越快,充沛的動力拖動著只有8節火車,快速的前進,遠比普通的20多節的車廂小的多的專列,在充沛之極的動力之下,速度很快就加快到了最高。
袁世凱看著身后,不停向后的樹木,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這個火車的速度太快了,袁世凱不是沒有做過火車,當年入關火車,用幾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慢慢悠悠的晃悠,一天下來,也差不讀偶有千里,這已經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了,入關鐵路成為了清政府的一個不小的財源,甚至一部分的利潤還支援了京張鐵路。
科技,姑且可以這么說吧,從舊時代走來的袁世凱,還是相當的不習慣,不過火車的速度著實是越來越快,從京張鐵路的40公里以上,到后面,包頭普及鐵路的時候,鐵路的時速達到了驚人的60公里以上,這如果按照24小時來開行的話,一天最少是1500公里,也就是舊時所稱的3000里,日行千里已經是千里駒了,步兵們每天50里已經稱之為神速了,火車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大范圍的轉移。
可是今天所坐的這個列車,明顯是不同的,布局不同,裝飾不同,就連這個列車以袁世凱根本就沒有見過的速度的開啟了的,看著身后的樹木,袁世凱就知道,這列火車的速度,應該是比他所坐過的,最快的火車速度還要快的多。
火車居然可以得到如此的速度,就算只是60公里的一倍的話,會達到120公里,24小時下來,豈不是快3000公里,3000公里,夠得上從的北京南下廣東了,整個中國都穿行過去了,這才是真正的神速。
什么時候,西北居然在鐵路上面,也有這么大的進步,到底是什么早就了西北的崛起,是科技么?袁世凱忽然的感覺到,似乎之前看明白的東西,現在反倒是不明白了。
高速的列車,很快來到了距離北京最近的站點,看看懷表,袁世凱再一次肯定了列車的速度,作為一名軍人,特別是執掌北京權柄這么多年的軍閥,他對于北京周圍的情況,還是多多少少的有些了解的,以這個速度,稍稍計算,火車的速度,達到了平均130公里以上,這已經不是跑了,而是飛了。
遠遠的,似乎可以看到,這個小城的建筑物的,車站,可是火車連一點停下來的意思都沒有,速度沒有繼續再加了,可是也沒有減,周圍的數目,包括鐵路兩邊的建筑,行人,都以極快的速度快速的向后,顯然,這是要越過這個城市。
越過城市,要怎么越過,難不成,城市的鐵軌都清理過了,在思考的時候,列車快速的通行了小城,不是向袁世凱印象的那樣,直接從小城的繁忙的鐵路線上越過,而是中間道路上呼嘯而過,兩個展臺之間的三條鐵道,袁世凱終于明白了,其中最中間,不能上下車的那一條鐵路的作用了,就是為了這個而準備,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不用停車,只要前后的鐵路線,沒有火車阻擋它,他甚至可以不管這個站臺有多么的繁忙,就可以呼嘯而過。
袁世凱感受著列車的速度,這一趟車沒有停靠出北京之前的那個小城,居然一個車站都不停,袁世凱哪怕再怎么的無知,也知道,火車是要停靠車站,哪怕是在怎么的快速列車,從北京到包頭,最少要停靠6到7個車站,現在這么一個不停的情況之下,很可能是專線,直接為他安排的專線。
一想到自己一首控制的北京城,這個袁世凱從小站練兵開始,經營了超過20年的大本營,居然還有他袁世凱都不知道的秘密,一個他從來都不知道的站臺,一個他從沒有見過的火車,就這么堂而皇之的在這里,鐵路,工業,甚至是士紳,再或者北洋軍中,又有多少人是西北發展的,而且有多少人,是西北潛藏起來的棋子。
突然,袁世凱臉色一邊,喜怒不留于形的他,甚至失聲的罵了出來,因為他終于想到之前一直都隱隱擔心,卻說不上來的在哪里了,不是西北的百萬大軍,也不是西北強大的工業能力,而是跟鐵路有關的那個。(
鋼鐵時代 第九百九十三章 戰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