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閨門秀

第五百七十二章 做媒

更新時間:2022-08-22  作者:Loeva
閨門秀 第五百七十二章 做媒
易學士夫人對陶灼華非常滿意,回頭跟易家兄弟的母親一商量,第二日就遞了話過來,要向陶家提親了。

陶太太火往嘉定給丈夫遞信,趙琇出面,請了柱國將軍府曹家船行里的人幫忙。曹家故人現今任職漕運高官,這點小事對他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信只用了十天的功夫就送到了嘉定,陶澄見信大悅,又請漕運快捎了回信與信物上京,陶太太便立刻與易家交換了庚帖與信物,將親事定下了。

易陶兩家約好,等易二郎易宗淕兩年后下場應鄉試,不管中沒中都要辦喜事了。若是到時候桂榜高中,陶灼華過門就是舉人娘子,更體面幾分。至于會試,尚瓊作為易宗淕的師長,更希望他再沉淀幾年,方去應試。如今易家與從前不一樣了,已經有了易大郎這個官,倒也不必讓易二郎急著科舉,可以多積累一下,考個更好的成績。反正有庶吉士哥哥在,有翰林學士的族叔在,還有一位太傅做師祖,易二郎將來的前程差不了,陶灼華絕對嫁得不虧。

而在陶家夫妻看來,不提前程,易二郎也非常適合女兒。陶灼華別的都好,就是性情懦弱些,比較容易害羞,若是嫁入高門大戶,或是顯宦之家,規矩嚴厲不說,公婆丈夫若是欺負下來,她只有吃虧的份。易二郎人品端正,學問好,性情溫文,有前程,做人做事又不死板,更兼年紀相貌都與女兒匹配,家庭背景簡單,母親與族人都很和善,相處起來不難。這樣的好姻緣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雖說易家家境是清貧一點。但陶家也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兩人一起過日子,應該會習慣。若不論家境,易學士的隔房侄兒與昔日庶吉士陶澄的女兒,其實門當戶對得很。

親事做成,陶太太非常高興,送了張氏一份豐厚的謝媒禮。易家那邊也很高興。也送上了一份謝媒禮。

在易家人看來。易二郎的婚事比易大郎的還要好。雖說易大郎娶的是尚家女,可她并不是尚太傅的女兒,只是堂侄女罷了。她父親身上只有個舉人功名。雖說也有才華,身份清貴,到底僅是山野散人。尚太傅為人清正,雖然深受皇帝寵信。但絕不會為族人親友多說一句話,也從不做求官求情之事。易大郎得了他的侄女為妻。不過是得了一條人脈,能讓人高看幾分罷了。

但易二郎的未婚妻陶灼華是六品官之女,其父陶澄是正經二甲進士出身,庶吉士。翰林院散館后從縣令做起,政績顯著,官聲極好。本人才干卓越,深受上司信重。在御前也是留了名的,日后顯然大有前程。有這么一位岳父在,易二郎日后入了仕途,能得多少指點呀。

更何況,陶家與建南侯府素有交情,易二郎有了這么一個岳家,與建南侯府的關系就更緊密了。即使不在明知書館做事,也能保住這條人脈,自然是好事了。

易陶兩家都對婚事滿意極了,張氏也可以說是收獲頗豐,自己心情也十分愉悅。老太太們就愛做媒,眼看著做的媒兩家都歡喜,她自然更歡喜了。

米舅母卻不太歡喜,她終于接到婆婆與女兒寫來的第二封信了。建南侯府沒跟她說米度之功名被革的事,無緣無故的,又跟米度之生事之時隔了幾個月,想必并非趙瑋含怨報復。她是早有心理準備,米度之失了功名后,一家大小的身份都會有所下降的,外人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了。但米夫人與米穎芝待她如昔,下人們也沒給她臉色看,連兒子那邊也沒有影響,她也就安下心來了。卻沒想到在老家,婆婆丈夫與女兒的體面大大折損,竟是連媒人都不肯上門了。婆婆看好的那樁州同家公子的婚事,更加沒了可能。

婚事不成就算了,婆婆卻要求她設法謀得易二郎的婚事。這叫她怎么辦?人家庚帖都換了,建南郡公夫人張氏親自做的媒,哪里有她一個白身犯官之妻插手的余地?

若米老太太與米玉蓮有意,當初回信時直接說了,不是很好么?當初嫌棄,如今再想要爭,就難了。況且論時間,米家的信也回得太晚了,陶太太那時都到了京城,她與米夫人是姐妹,米夫人自然是先緊著自家外甥女的。她對米玉蓮的印象可不好,怎會為了后者而放棄外甥女的好姻緣?這門婚事,米玉蓮從一開始就落在不利的境地。若是她不曾隨祖母與父親返鄉,而是留在了京城,這會子早就成事了。

米舅母心里對婆婆與丈夫又多了幾分埋怨,回屋就給他們寫信,聲明他們回信到得太遲,易家二郎已經定親了,并且直言兩地書信往來不便,一來一回,兩個月就過去了。就算有好親事,人家也沒法相看米玉蓮,她更沒辦法做主說定,這要如何作親?米舅母還是希望女兒能跟在她身邊的,至少,也要爭取一個決策權,就是女兒的婚事,她可以做主,不必非得等婆婆丈夫點了頭,才敢定下。

米舅母心里也不是沒有主意,易二郎已是有主了,但明知書館還有別的小工呢。那都是正經讀書人家出來的子弟,就是家境略差些,但個個都相貌端正、身強體健,書讀得好,品行也佳,有翰林學士與太傅之子指點功課,有館中前輩照拂,書本資源樣樣不缺,還能經常出入京中士林名家府上,只要不是笨蛋,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趁著如今還未達,別人沒現他們的好處,她正可以細細觀察一番,為女兒挑個好的。就算女兒剛嫁過去時,跟著吃兩年苦,等女婿金榜題名,再多的苦都不算什么了。

但這得保證婆婆和丈夫不會插手進來才行。他們是肯定看不上這種條件的女婿的,只怕連女兒米玉蓮也看不上。他們都盯著官宦人家、富家子弟了,卻不想想以米度之如今的身份,他的女兒還如何嫁得了這等人家的子弟?米舅母可不想讓婆婆與丈夫毀了女兒的未來,滿心想著一定要把女兒婚事的決定權爭過來才行。

為此她還特地描述了幾個同樣在明知書館做事的少年人的條件。把他們的好處夸張了一番,還形容他們如今在京里十分搶手,略慢一些,就被人搶光了。

她說的其實也不算是謊話。明知書館的工作人員,連同趙焜在內,今科四人應考,就有三人得中。成功率高得令人側目。緊接著。成績最好的易大郎就跟尚家定了親,顯見是很受看好;趙焜把孫女兒嫁給了同年吳進士;就連易大郎的弟弟易二郎,也迅由建南郡公夫人牽線。與官家千金訂下婚盟。陶澄雖走了幾年,在京中熟悉他的人還有不少,能被他看中做女婿的,肯定不會差。許多人就開始想:莫非明知書館里的小工們。還真的才學出眾,能有好前程?

這么一想。便少不了有心人去觀察明知書館中人了。那些在館舍里執事的工作人員年紀不一,還真的都是讀書人,只有館舍以外的掃灑雜務才是建南侯府的仆從負責。而那些工作人員在執事之余,也經常向其他飽學之事請教。自己不但看書,還承擔著書館里抄書的工作。與外頭一般的學子相比,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大量的經史典籍、前輩文章。也有機會向士林名家請教學問,條件真的比許多讀書人都強了。

除此之外。書館的工作人員薪資不錯,一般在生活上都不愁溫飽,平日有玉樹先生尚瓊與多位學士做示范,個個都文質彬彬,出口成章;又有館中諸多藏書以及建南侯府的福利資源為底氣,人人都博聞廣記,見識不凡。經史子集,諸子百家,詩詞歌賦,歷史地理,古今中外——什么都知道一些,絕不會犯夜郎自大的毛病。他們舉手投足、為人行事,都帶著大氣,沒有許多讀書人慣有的書呆氣息,也沒有酸秀才常見的小雞肚腸。這樣的學子站出來,很是拿得出手,說他們是世家出身,也有人信。這不是刻意調|教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在書香學海中浸淫才染上的風度。

這樣的青年才俊,難道不是女婿的好人選嗎?高門大戶、達官顯貴看不上,一般的富戶商家簡直是爭著搶了。不過書館里的青年們都很淡定,一句話:“未有功名,怎好說親事?”有了功名,就能娶到更優秀的妻子,易家兄弟與吳進士已經給他們做了好示范,他們才不傻呢!

那些有心嫁女的人只得去尋他們的父母,他們父母早得了兒子的囑咐,也不敢輕易松口,倒是很有些親朋戚友家有女兒的,滿臉堆笑地湊過來想要說親,讓人難以拒絕。書館的年青工作人員們很犯愁,易二郎就給他們出了個主意,一律求到張氏頭上就完了。若張氏答應保媒,誰敢擅自給他們定下親事?而張氏做的媒,自然說的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這事兒再合算不過了。

于是張氏手頭又添了好些優質青年資源,她樂得不行。曹太夫人那邊也送了信來,說她也給兒子手下的一個禁衛小哥說了門親,對方十分滿意,最近又有好幾個禁軍里的小軍官求她做媒了。老姐妹倆開開心心地通了幾日信,決定日后要互通有無,又要拉上其他熟人加入這個媒人行列。

七夕剛過,張氏便又說成了幾樁婚事,都是京中讀書人家的子弟,有在明知書館做工的,也有僅僅是常來書館借書的,男女雙方家庭都極滿意,對她更是感激。張氏自認為做了大好事,心情十分愉快。

趙琇見她歡喜,也不攔她。雖然給人做媒風險不小,一旦錯配,就很容易會引來怨恨,但張氏能看中的男孩女孩,一般都是性情溫和的人,就算婚后不算恩愛,也能相敬如賓,成為怨偶的機率不大。因此趙琇并不擔心。

她只是留意到,堤壩案的犯人,終于有人被定罪判刑了。有的判了秋后問斬,以時間來算,也就是一兩個月的命了;有的判了抄家流放,連家人都跟著倒霉;但也還有人依舊沒有下文,繼續在牢中掙命。

今年的新進士們,卻為此歡喜不已,認為這是他們的勝利了。只不過朝中的氣氛有些微妙,因為很多人都現,皇帝的心情似乎不是很好。

皇帝的心情為什么會不好呢?幾個犯官也算不得大事,而且太后為他選中的美人,已經快要進宮了。皇帝要納新人了,難道不是件喜事么?

五品官之家出身的嫡長女,因為祖父母的孝期而誤了婚姻,拖到今年十八歲了還未定親。相貌中上,溫柔婉約,知書達禮,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太后的要求,又不會壓過皇后去。

內務府已經備好了宮室與禮服,禮部也擇好了吉日,一切就續,只欠東風了。太后正興奮地準備儀式呢,皇帝為什么反而心情不好了呢?(

閨門秀 第五百七十二章 做媒

上一章  |  閨門秀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