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
“氣溫得有零下好幾度了吧?”穿二代、南鐵公司工程部的高級技術員劉建國看著天空飄起的細碎雪花,喃喃自語地說道。
現在已經是南半球的寒冬了,在奇洛埃島這么一個緯度不低的地方,氣候更是下降得極快。往往太平洋上吹來一陣西風漂流帶的寒冷氣流,就能夠使得這里的空氣下降好多度,不過好在這不常見,因為如果經常有寒冷干燥的空氣吹過來的話,這會阻止海面上的水汽上升形成降雨——但本地的降雨卻非常豐富,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溫帶地區都是罕見的。
降雨的頻繁,以及本地相對較為寒冷的天氣,便造就了本地諸如日本北海道、英國部分地區以及馬島須鯨港一帶特殊的地理特征:沼澤洼地密布,部分地區!土壤泥炭化。而更進一步的是,有些地區的泥炭沉積年代久了,已經漸漸形成了褐煤,只是這種煤儲量不大,也沒什么價值,才沒有人開發罷了。
“準備出發吧。”已經年逾四旬的王大力將腳上的鯨魚皮雨鞋套緊,拄著一根木杖,望著迷茫的前路說著。那里有一條從密林中清出的小路,直通森林深處的伐木場。伐木場里有三百多名來自波蘭的戰俘在工作著,這些人都是在南錐兩洋鐵路一帶因表現出色后被轉入考察期的。如果在三年考察期滿后沒犯什么大錯誤的話,那么他們就可以申請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國籍,一般來說一年內就能夠辦下來,這也意味著他們前前后后只需要56年時間就能夠獲得自由身份。雖然不比普通契約奴只需35年就能夠獲得自由身份的快捷速度。但考慮到他們初始的戰俘奴隸身份。這已經稱得上是某種仁政了。
跟隨王大力等人一起出發的。還有原陸軍101連(現已被裁撤)連長、現南鐵公司護路隊中隊長徐剛。徐剛帶著數十名全副武裝的護路隊士兵,護送著在阿勞坎港雇傭的百余頭馱獸(附帶百余名阿勞坎印第安馭手),以及三百多名來自大明北直隸河間府的百姓,準備一起出發。
這些物資的目的地就是密林深處的伐木場,移民的目的地同樣如此。他們將被一起充實到哪里,幫助先期抵達那里的波蘭戰俘們建立起一個相對穩固的定居點,為今后往奇洛埃島內陸深處的殖民活動提供便利。南鐵公司顯然是不會將自己的步伐僅僅局限在觀海港這么一個沿海小港的,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霸占住這個智利南部的大島——也不是沒有人指出過南鐵公司往西班牙人曾經殖民過的地區移民的危險性。但南鐵公司從上到下就是一家流氓企業,他們的總裁莫茗也是個性格強勢的流氓頭子,指望他們不越界踩線,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莫茗的舉動也不是沒有人支持,一些國家的強力部門,如:國家情報總局、憲兵隊、陸軍部甚至海軍部,對于南鐵公司這種偷偷開拓領土,試探西班牙人底線的行為表示有限度的支持,即他們確實想知道,西班牙人是否會對越境殖民的東岸人采取什么措施。
雖然據一些有限的資料表明。西班牙王國對搶占他們殖民地的英國、荷蘭、法國、葡萄牙等國并沒有什么很強烈的不滿,他們生意照做、國家交往照舊。似乎什么都沒發生過,只不過海外殖民地自己會打來打去而已。比如西班牙人曾經多次組織艦隊、士兵收復被他國占據的殖民地,然后再度被他國打回去,然后再打回來,整個過程遷延數十年,但在此期間兩國關系卻基本不受任何負面影響。或許在他們的認知中,海外殖民地之間的爭奪,并不足以令整個國家為此大動干戈。
不過即便如此,東岸人仍然想確切地知道,西班牙王國可以不對同屬基督徒和白人的法蘭西、葡萄牙、英格蘭、尼德蘭動手,但東岸人作為異教徒兼黃種人,是否會令西班牙人產生更大的憤怒,從而下定決心與東岸決裂乃至開戰。這種事情沒法猜測,只能用實際行動來試探他們的底線,好在南鐵名義上是一家殖民貿易公司,真要鬧起來,東岸政府也可以把事情全推到商人們頭上(雖然他們似乎才是南鐵的第一大股東),收起場來也不難。
話說如今南鐵公司的行情在國內是連續看漲啊,特別是在其獨力開拓出秘魯的走私貿易之后,即便公司已經明確對外公告會連續第三年巨虧,但其在青島金融市場上依然頗受投資者們的青睞。該公司的七年期、十年期債券銷售狀況良好,預期收益率屢創新低;股份銷售也開始逐漸加速,其中熱那亞的多利亞家族在前陣子行使了收購權,投入巨資將自己的股權比例提高到了5,其他的一些投資者也非常積極,目前南鐵公司對外銷售的40股權總共已經賣出了19.85,這給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大筆寶貴的資金,使得莫茗莫大總裁也能夠執行一些超乎尋常的任務。
也許投資者們唯一顧慮的就是南鐵公司濃厚的陸軍背景了吧。該公司不但接納了幾個被軍部裁撤下來的陸軍連隊,同時公司成立章程里也明確指出,南鐵公司的每任總裁必須由陸軍部指派的現役武官擔任。這種被文官白襯衫以及海軍軍官們視為“馬糞余孽集中營”的大型康采恩企業,必然會因為其濃厚的陸軍背景,而在資本市場上尋求融資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關于這一點,陸軍部看起來似乎不為所動。
不過不管南鐵公司的背景如何,作為國內第一家開展海外殖民、貿易的公司,其影響力與表率性無疑是極為巨大的,而且該公司也給國內的工商界帶來了廣闊的市場以及大量廉價的農礦產品,無論在推動國內工商業的發展、還是降低日用消費品的物價方面,都具備很大的積極意義。只憑這一點,不管一些酸溜溜的文官們如何歪嘴,都無法阻擋執委會對這家公司的全力支持——這當然也包括南鐵對奇洛埃島的探索與殖民了。
好了,言歸正傳。此時劉建國(南鐵公司代表)、王大力(農業部和地質礦產部代表)、徐剛(陸軍勢力的委托人)三人主持的探險隊,就從觀海港這么一個處于草創期的定居點出發,向內陸地區的伐木場挺進了。今天是1651年8月3日,他們預計將花費兩三天的時間,穿越丘陵間臨時開辟出來的森林小道,抵達北方另一側的海岸邊。
伐木場就設在丘陵的另一側,因為農業部的專家一致認定那邊的土壤更肥沃,農業條件更為出色。因此南鐵公司便果斷在那里設立了一個伐木場,并發配了許多戰俘奴隸(包括監工在內)至此伐木兼清理土地,為后續的殖民定居打好基礎。
這支由王大力領先的探險隊在抵達這個在地圖上被標注為“密山伐木場”(意為地處密布樹木的丘陵區)后,將給當地伐木工們分發物資并稍事休息一天,然后視天氣狀況而定是否繼續前進。如果天氣狀況不佳(這在冬天是常有的事),那么他們就將返回觀海港,然后乘坐一艘72噸級蒸汽小火輪(國內已淘汰的舊明輪船,被南鐵公司低價買來發揮余熱),沿著島嶼的東側海岸線進行探險、觀測并繪制地圖,為將來的全面殖民提供詳實的資料。
當然了,如果天氣狀況很好的話,他們將沿著丘陵山谷間的小道,往內陸地區勘探前進。他們將盡最大努力在密布森林、沼澤、河流、洼地、湖泊的丘陵間,尋找出一條適合人畜行走的道路,同時詳細記錄沿途所經地區的土壤、森林和動植物資源,并標注好每一塊適合人類開墾定居的地方,作為以后殖民的官方依據。
1651年8月5日,王大力一行人經過艱難跋涉,終于抵達了密山伐木場。當地的波蘭伐木工們頓時歡呼雀躍,他們已經受夠了這個陰冷潮濕的地方了。由于本地臨海之處水淺淤塞,且海底遍布暗礁,因此根本不適宜建立港口,故他們的補給品全靠從觀海港靠岸的船只運輸,然后通過一條艱難無比的林間小路送過來。這條小路的路況是如此之惡劣(很多地方都是用粗大的原木放倒在地上搭成),以至于根本無法通行車輛,只能靠馬隊艱難轉運,補給速度自然是緩慢無比了。
而路況差,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意味著這里的木材資源很難運輸出去。這就需要花大力氣修路了,比如南鐵公司就曾經認真考慮過從觀海港向北,經山間谷地修建一條鐵路直通密山伐木場(將來還可延伸到其他地區)。這條鐵路所經地區除森林和丘陵(不超過200米,其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外,就到處是沼澤洼地了。可以說,鐵路修建的技術難度不大,但工程量卻很是不小,這需要南鐵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此地砍伐樹木、排干沼澤、修建水庫,然后才能一段段修建鐵路——在兩洋鐵路正式通車前,這注定只能是一個美夢了。
1651年8月7日,陰沉了一個星期的奇洛埃島的天氣終于轉晴。王大力等人收拾了下東西,然后沿著山間小路,繼續展開了自己的勘察、探險之旅。(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