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
士麥那港內,檣櫓如林、風帆蔽日,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在這個穆斯林世界的第一大港口內匯集。其中大部分船只都是噸位偏小、技術落后、式樣偏舊的槳帆船或單桅帆船,難得出現的大船一般都是來自荷蘭或法蘭西的雙桅或三桅蓋倫運輸船,偶爾也有一些來自英格蘭的出售呢絨的貨船,但數量一般不多。
不過在今天(2月20日)的士麥那港內,最吸引人眼球的既不是滿載貨物而來的荷蘭商船,也不是那些包攬了奧斯曼帝國近海航運業務的法蘭西商船,而是一支似乎剛剛從海戰中歸來的船隊。這支船隊的規模極大,看數量也許有30艘之多,全是大船,噸位最少的也在400噸以上這在地中海已經算是不小的船了。
除了這些“小型”船只外,最令人震撼的當屬那四艘高大的雙層甲板戰列艦了。這些戰艦的炮窗數量是如此之密密麻麻,讓人看了頓時為之膽寒。這樣強大的戰艦,歐洲能有幾艘?即便是此時的航海第一大國荷蘭,當初唐斯海戰時的海軍艦船噸位也鮮有超過300噸的,更別提其他一些國家了。法蘭西是一艘都沒有,英格蘭或許有或許沒有,也許只有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西班牙能有極少數這種強大的船只了。畢竟,如今歐洲流行的海戰理論還不是戰列線炮戰理論,很多國家的海軍將領仍然篤信西班牙的那一套跳幫作戰理論,這導致那些強大的戰列艦并不能夠受到人民足夠的重視。
這個船隊的船只幾乎每艘都帶了一些傷痕,最嚴重的一艘運輸船似乎能航行到這里都已經很勉強。急需更換破損的桅桿和船殼。在幾艘奧斯曼帝國引水船的指揮下。船隊船只緩緩停靠在了一個專用泊區內。那里有一座大型的修船廠。船只停靠結束后,她們便先開始卸貨,卸完貨后就開進修船廠內進行一番緊急修理。
特別是那幾艘戰列艦,更是進行了重點修理,很多奧斯曼帝國的修船技師們拿著工具爬到船甲板上,然后用船上的滑輪吊車將很多沉重的船板吊上來,以便修理的時候進行更換。東岸海軍士兵們則在一旁監督著這些奧斯曼技師,以確保他們不會隨便亂逛。將船上一些不能見人的重點部位也逛個遍。
四艘戰列艦得到了優先照顧,她們將被安排在第一批進行修理。因為東岸海軍軍官們提出,這四艘強大的戰艦馬上要再次出航,前往法國波爾多以及波羅的海執行任務,因此需要盡快完成出航前的準備,比如船舶修理、保養、補充食水煤炭彈藥等等。至于那些運輸船和護衛艦,那倒不是很急了。因為按照計劃,她們將在奧斯曼帝國內各個通商口岸內將東岸貨物一一送到,然后再將需要采購的物資一一帶回,在這之后才會啟程返回國內。
總而言之。她們需要等待西班牙王國的弗洛塔艦隊和加亞阿內斯艦隊分別從塞維利亞、加的斯出航后,才會趁隙返回國內。因為這個時候西班牙海軍主力已經前往美洲,沒什么人能夠再來攔截她們。至于西班牙海軍出航的時間,這個可就是西班牙王國的頭號機密了,但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夏季節。春季時從塞維利亞出發一批,夏季時再從加的斯出發一批,兩批艦隊在美洲交易完畢并收完稅收(白銀)后,再航行至哈瓦那匯合,做完維護保養后于第二年初返回西班牙國內。
因此,在這個西班牙王國海軍遭受毀滅性打擊且實力尚未恢復的年代,等到西班牙大帆船隊出航后,其本土必然缺少足夠的海軍艦船。這個時候東岸運輸船隊即便是明目張膽地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相信西班牙人也無力攔截。
不過商船隊可以等,四艘高航速、強火力的戰列艦卻不能等。護航艦隊司令陸銘將利用這四艘船只有限的船艙裝載一批貨物(多數是染色布、印花布和金屬農具)前往波爾多,卸完貨并結清上一年度的貨款后再行前往波羅的海的里加、但澤。在這兩個港口,他們將卸下剩余不多的一批棉布或金屬制品,然后裝上大批在東岸商站內等待多時的移民(立窩尼亞人)和雇傭兵(波蘭人),再行返回西地中海,并在奧斯曼帝國的突尼斯港內停泊。
而在此之前,由剩余的七艘護衛炮艦(“大馬哈魚”號已于馬耳他島附近海域棄艦沉沒)護航的東岸運輸船隊已經滿載采購的物資和移民(主要是斯拉夫女奴)抵達這里一段時間了。兩支船隊匯合完畢后,進行最后一番維護保養和物資補給,然后便會揚帆,利用乍起的南風與近岸洋流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然后利用北大西洋環流經北大西洋、加勒比海東部、巴西東北部返回本土東方港。
此番還有隨船而來的還有大量工程技術人員。他們一共百余人,都是東岸本土選派的擁有一定技術經驗、同時政治上也合格的人才,甚至其中相當比例的是兵團堡35屆的工程技術類畢業生。他們將被分散安置到士麥那港和蘇伊士港(參與港口擴建)、伊斯坦布爾和埃迪爾內(指導修建公路)、卡法(修建礦區鐵路)。這些都是與奧斯曼帝國簽訂的商業合同中的一部分,即東岸出部分奧斯曼無法生產的建筑材料以及技術服務人員,奧斯曼出普通勞動力和可以自行生產的原材料,雙方一起在奧斯曼帝國內開展大規模的基建建設。
除了落實這些基建合同外,奧斯曼帝國原本已和莫三談妥的交通設備采購計劃也再次由雙方確認了一下,接著將由船隊將合同和定金帶回東岸本土,然后組織國內各大廠商進行生產。這個合同包括奧斯曼帝國追加訂購的五十輛重型公路貨運馬車(前后兩批計一百輛)、二十輛馬拉軌道貨車、十六艘笛型運輸船(載貨量450噸,其中政府訂貨十艘、民間訂貨六艘)以及大量的備品備件。
這些合同的利潤總額是驚人的,而且能帶動國內整條產業鏈一大批企業的高速發展,更別提今后還有大量的備件采購和維護服務了。可以預見,隨著東岸與奧斯曼帝國經濟合作程度的加深,東岸國內鋼鐵、機械加工與制造、建材生產、木材加工、造船等行業將迎來一個高速擴張期。畢竟,莫三從奧斯曼帝國整來的這些生意和東岸國內的產業契合程度實在是太高了,簡直就是為東岸量身定做的。如今唯一能夠限制東岸工業蓬勃發展的,也許就是人口了。因此,戰列艦編隊前往波羅的海的行動勢在必行,因為那里有數量不少的立窩尼亞移民在等待著。
四艘戰列艦匆匆搶修完畢后,3月5日,知會了陪同的奧斯曼帝國海軍后,艦隊司令陸銘下令揚帆,前往法國波爾多港。這次他們沒從墨西拿海域前行,而是順著微弱的側風由西西里島南方的馬耳他海域向西進發,一路上航速極快,于10日晚間就抵達了西地中海的阿爾及爾港。
在這座被地方軍閥實際控制著、僅僅名義上隸屬于奧斯曼帝國的港口進行了一番食水補給后,東岸海軍戰列艦編隊于11日夜晚悄悄,離開了阿爾及爾港,朝直布羅陀海峽挺進。憑借著蒸汽船的優良機動性和高航速,西班牙人游弋在海峽兩側的船只并沒有及時發現或者攔截住東岸這四艘強大的戰艦。反而他們倒有兩艘往加的斯運輸小麥的槳帆船被東岸俘獲后焚毀,這應當會令目前正處于饑荒狀態的西班牙王國更雪上加霜一些。
3月18日,克服了風向、洋流以及躲避可能出現的西班牙戰艦等不利因素后,東岸戰列艦編隊抵達了波爾多港外。港口內的法國人如臨大敵,拒絕讓這四艘強大的戰艦入港,不得已之下,城內的東岸商站只能雇傭了一些近岸駁船往來運輸棉布和貨款,整整忙活了兩天才弄結束。
3月25日,四艘戰列艦通過尼德蘭附近海域,再次擊沉了一艘懸掛西班牙旗幟的戰艦。戰后通過審訊俘虜得知,這是一艘駐扎在敦刻爾克的西班牙南尼德蘭艦隊的雙桅戰艦“圣安娜”號。東岸艦隊擊沉這艘西班牙戰艦后沒有多做停留,而是全速前進,并于4月2日抵達了位于道加瓦河畔的里加港,中途他們只在瑞典的斯德丁附近進行了一番補給。
四艘強大的戰艦在港口內引起了一番轟動。瑞典派駐此地的官員手足無措,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好在陸銘很快派人與瑞典人進行了溝通,并繳納了一筆不菲的入港費,瑞典人這才驚魂未定地為東岸人補開了入港許可證。
港口內有荷蘭人開設的一家造船廠及修船廠,以利用此地豐富的橡木資源。東岸四艘戰列艦在這家荷蘭船廠內進行了一番維護保養,然后開始裝載移民和貨款。移民比預計的要多一些,看來瑞典人治下的立窩尼亞的生活并不怎么樣。這批移民一共三千余人,男女都有,在裝載完畢后,東岸戰艦于4月10日再次,往突尼斯而去。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