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航與嫁妝

更新時間:2016-05-18  作者:孤獨麥客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航與嫁妝
合恩角是智利南部合恩島上的陡峭岬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以1616年繞過此角的荷蘭航海家斯豪滕的出生地霍恩命名。距此西北56公里(35哩)的奧斯特島的假合恩角,有時被誤認為合恩角。合恩角洋面波濤洶涌,航行危險,終年強風不斷,氣候寒冷。是太平洋與大西洋分界線。

歷史編輯

1520年11月1日,麥哲倫的船隊沿著南美洲大陸東岸南下,來到了一個荒島礁石成群的地方。這一帶水域風大浪高,兇猛的急流四方亂竄,海水中還常飄浮著巨大的冰塊。船只在“羊腸小道”中艱難地航行著,最后總算通過海峽進入到太平洋。為了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功績,后人把這個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麥哲倫穿過海峽的時候,看到南側的島嶼上到處有印第安人燃燒的簧火,便給這個島嶼起名叫“火地島”。合恩角就處在火地島的南端,在南極大陸未被發現以前,這里被看作是世界陸地的最南端。

氣候特點編輯

合恩角

合恩角

合恩角,南美洲最南端合恩島上陡峭的南角(南緯55°59′、西經67°16′)。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通過這里的經線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海拔395米。屬智利。1578年航海家德雷克首先到此,1616年抵達的荷蘭航海家以其誕生地合恩命名。南臨德雷克海峽,氣候陰冷,多霧。終年盛吹強烈西風,岸外海面波濤洶涌。

合恩角離南極洲很近,捕鯨的活動曾是這一帶的重要事業。在這里可以見到用鯨肋骨做成的“柵欄”。在窮人家里還有用鯨椎骨做的小凳。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這里是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航行的必經之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經過巴拿馬運河比繞道合恩角縮短了1萬多公里的航程。但是船只通過運河不僅受到噸位限制,而且要等待開啟船閘。費時間太多,所以“人工海峽”還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海峽的作用。

合恩角是世界上最南端的聚落,整座城鎮建在冰磧石的山坡上,房子都用斜頂建筑,冬天才不會堆積沉重的雪。還長達半年以上有下雪機會。

旅游資源編輯

火地島東半部是阿根廷領土,西半部屬智利管轄。阿根廷火地島的首府烏斯懷亞,是世界上最南的城市,它離南極半島只有1000公里。是進入南極的門戶,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在印第安語中,“烏斯懷亞”意思是觀賞落日的海灣。在這里觀賞落日,水天上下、云霞似錦、美不勝收。

火地島的氣候變化無常,有時從大西洋海面刮來的颶風時速達到150公里,一時間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更多的時候火地島是寧靜而美麗的,境內高山聳峙,河渠縱橫,藍天大海映著山頂的積雪和山谷的冰川。山腰間林木蒼翠,山腳下牧草豐美,它奇異的風光和神秘的色彩。使這里成了別具一格的旅游勝地。

相關資料編輯

有著世界五大海角(合恩角、好望角、露紋角、塔斯馬尼亞的東南角、斯地沃爾特的西南角)名稱之一。亦有著‘海上墳場’之稱,因為位于美洲大陸最南端,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相望,屬于次南極疆域,堪稱世界上海況最惡劣的航道。由于風暴異常,海水冰冷,歷史上曾有500多艘船只在合恩角沉沒,兩萬余人葬身海底。

麥哲倫海峽編輯

麥哲倫海峽(fmagellan)位于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由火地島等島嶼圍合而成。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于1520年首次通過該海峽進入太平洋。故得名。

麥哲倫海峽蜿蜒曲折,長563千米。最窄處僅有3.3千米,最寬處卻有32千米左右。緯度為71°w,54°s。

麥哲倫海峽是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之間最重要的天然航道,但由于長期惡劣的天氣,加上海峽狹窄,所以船只很難航行

西班牙語作s。南美洲大陸南端和火地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峽。長560公里(350哩),寬3.2~32公里(2~20哩),東端與阿根廷相接,馀部全在智利領海內。

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s)角與圣埃斯皮里圖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島皮勒(pillar)角抵太平洋。海峽主要港口阿雷納斯(arenas)角在伯倫瑞克半島,為智利羊肉集運港。

葡萄牙人麥哲倫于1520年10月21日至11月28日在該海峽航行,并終于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海峽水道曲折迂回,且寒冷多霧,在巴拿馬運河建成前為重要海上航線。[2

麥哲倫海峽西班牙語作s,位于南美洲大陸南端和火地島、克拉倫斯島、圣伊內斯島之間。因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1520年到此考察而得名。

東端與阿根廷相接,余部全在智利領海內。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s)角與圣埃斯皮里圖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島皮勒(pillar)角抵太平洋。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

海峽兩岸海岸線迂回曲折,海峽被中部的弗羅厄得角分成東西兩段,西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東段又從西南折向東北。自西至東,拐了一個直角彎。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峽中風大多霧。潮高流急,多旋渦逆流。海上時有浮冰,不利于航行。所以這里一直以來成了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域,大西洋和太平洋被分隔在海峽兩邊。

麥哲倫海峽位于南美洲大陸南端和火地島、克拉倫斯島、

圣伊內斯島之間。由地殼斷裂下陷而成,長約563km,寬3.3~32km,海峽內寒冷多霧,并多大風暴,是世界上風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

巴拿馬運河通航前。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520年為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首先通過,因此而得名。

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東西長580千米,南北寬3.3~33千米。海峽被中部的弗羅厄得角分成東西兩段。西段海峽曲折狹窄,入口處寬度48千米,最窄處僅3.3千米,水深較深,最深處達1170米。兩側巖岸陡峭、高聳入云。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懸掛在巖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并威脅船只航行。

東段開闊水淺,主航道最淺處只有20米,兩岸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海峽處于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強勁而飽含水汽的西風不僅給海峽地區帶來低溫、多雨和濃霧,而且造成大風、急浪,是世界聞名的猛烈風浪海峽,不利于航運發展。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間的重要航道。

在南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有一條十分迂回曲折的海峽。它的西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東段又從西南折向東北,自西至東,拐了一個直角彎。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峽中風大多霧,潮高流急,多旋渦逆流,海上時有浮冰,不利于航行。所以這里一直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域,大西洋和太平洋被分隔在海峽兩邊。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自信在此終有一條通往“南海”(太平洋的航道)。

他于1519年9月20日率領一支探險船隊開始航行。到達南美洲東海岸后,沿著海岸前進,在第二年10月21日進入他要尋找的海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航程,戰勝了死亡的威脅,終于在11月28日駛出海峽,進入風平浪靜的太平洋,為第一次環球航行開辟了勝利的航道。后人為了紀念麥哲倫對航海事業作出的貢獻,把這段海峽稱為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全長592公里,寬窄懸殊,深淺差別也很大。最寬的地方有33公里,最狹處僅3公里左右;最深處在千米以上,最淺的地方只有20米。當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海峽航行時,夜晚曾見南邊島嶼上升起一個個火柱。這是印第安人點燃的烽火,因此這個島嶼也就被稱為“火地島”。火地島是海峽南邊的最大島嶼,面積4.8萬平方公里,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

麥哲倫海峽的一些港灣可停泊大型艦只。因為航道曲折艱險,自從巴拿馬運河通航后,來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只一般不再經過這里。麥哲倫海峽西部航段長年偏西大風,涌浪和風向基本一致。海峽東部每年9月中旬至來年3月盛行西北風,10月至11月份風力較大,通常是早晨起風,下午隨日落風力逐漸減弱。西部風力總是大于東部風力,太平洋入口的風浪一般要大于東部大西洋入口的風浪,經常高達9~11級。冬季通過時,海峽內寬闊水域的風力有時高達7~8級,受岸形遮擋涌浪不是很大。

能見度

海峽內沒有明顯的霧季,西部航段幾乎常年視距良好,只是冬季下雪時會有短時間視距較差。東部區域在秋、冬季節,即每年4~5月份部分航段有霧產生,常見于第一狹水道和第二狹水道區域,其它季節少有霧天形成。

麥哲倫海峽的流向和流速在不同的航段不盡相同。主航道內的流向受潮水影響一般沿著航道非東即西,但有河叉的航段流向多變,航經此類航段時要注意流壓差影響。在太平洋入口至72°w之間的西部航段幾乎全年盛行東向流,流速受當時風力和海流影響一般在1~2節之間,落潮時雖有西向流產生,通常被東向海流抵消而表現為東向流。中部航段流速一般在1.5節左右。流向受潮水和分支河道的影響而變化。東部航段流速變化較大,特別是在第一狹水道和第二狹水道航段流速可高達7~8節,在漲潮時為西向流。落潮時為東向流。區域劃分

如果船舶在通過麥哲倫海峽前、后停靠智利港口,強制引水的范圍比只通過海峽的船舶

大的多。在西海岸強制引水范圍包括自(43°40′s//074°00′w)向南至整個麥哲倫海峽海域。引水在船航行時,部分航段是沿內水航線航行,由于內水航線大多時間是在島中穿梭,因此可以避開南太平洋的大風浪。

如果船舶只是跨洋經過麥哲倫海峽,不停靠智利港口,則強制引航區域為從海峽大西洋入口引水站至as港(53°10′s//070°54′w)正橫位置。太平洋入口至as港正橫位置為自引航段,東、西向航行船舶規定相同。整個海峽航程一天左右,其中強制引航段航行約10個小時。

引水預定

引水預定船舶一旦決定通過麥哲倫海峽。要及早將船舶eta及申請引水的范圍報給代理,以便提前預定引水。如果船舶只申請強制引航段引水,需要提前兩天預定;如果申請全程引水,東行船舶必須提前3―4天提交申請,因在海峽太平洋入口處沒有設置引航站,引水必須乘引水艇從as引水站抵達西入口,期間有12個小時航程。

預定引水后代理會電告船舶引水上船地理位置,此后船舶要每天更新eta,以確保引水按時上船。引水登輪地點及方式船從西部進入海峽,如果申請全程引水。引水通常在(52°55′s//074°00′w)處登船;如果風浪較大,引水會要求船舶自引到(53°10′s//073°21′w)處上船。

船舶在接近海峽向信號臺報告時,信號臺會臨時通知引水上船的時間和地點。船方一定要核對好上船位置并做好各項準備,安全接近登船點。如果船舶是從智利港口開出東行經過麥哲倫海峽,引水一般在西海岸(43°35′s//074°00′w)附近上船,引水上船后經沿岸航線駛抵麥哲倫海峽,中途不更換引水。

從東部進入海峽,如果天氣良好,引水員會按預定時間在海圖標繪的引水站登船。如果提前到達,引水將用vhf/ch16呼叫船減速接近引水站,如果風浪較大。引水會要求在第一狹水道入口處登船。船舶如果只申請強制段引水,引水上下船都是由引水艇接送。如果是申請的全程引水。船舶也可申請直升機接送,但船方必須符合直升機接送條件。如引水在太平洋入口上船。引水艇費用比引水費用本身還要高出一倍,而直升機接送引水的費用只有小艇接送費用的一半,因此具備條件的船舶申請全程引水時可申請直升機接送。

另外,據引水員介紹,大型船舶基本都申請全程引航,小型船自引較多,有些自引的西行船舶為了白天通過第三狹水道(so)而在as港等待錨地拋錨。海峽兩側基本由連綿的山脈和島嶼組成,72°w以西至太平洋入口除了覆蓋少數植被外,以禿山、巖石為主,除導航燈塔外無背景亮光。在海峽中部arenas港附近航段岸形易辨,背景亮光較多。東部入口處的100海里范圍內則以矮山為主,少樹,多以植被覆蓋。貫穿整個海峽,海拔較高的山脈頂部常年積雪覆蓋,海拔較低處僅在冬季覆蓋積雪。

麥哲倫海峽自大西洋入口,即正橫ss燈塔至太平洋入口capepilar燈塔全長320海里。其

中位于海峽東側的強制引航區域約90海里;非強制引航區域位于海峽西側約230海里。

海峽內有3處狹窄地段,分別稱第一狹水道(raangostura),位于海峽東入口處,中心位置(52°30′s//069°35′w);第二狹水道(segundaangostura),中心位置(52°43′s//070°20′w);第三狹水道(so),中心位置(53°33′s//072°25′w)。第一和第二狹水道在強制引航段內,第三狹水道在自引航段內,在三個狹水道內的部分航段可航寬度小于1海里,其他航段的可航寬度都大于1海里,對于大型船舶避讓也沒有問題。

整個海峽的主航道自東至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航與嫁妝

上一章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