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明 第四十五章 幽懷恨無句(十五)
景帝之所以容忍丁一,除了丁某人敢說真話之外,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丁一從不涉及皇權的威嚴,所以景帝再不爽丁一,也可忍他,也可以找到丁某人讓他欣賞的角度,而王驥明顯就不一樣,至少在景帝看來,丁一的遇刺就是王驥囂張不服皇權的表現:“不是說他要跟丁如晉演兵定勝負么?嘿,就他那本事,一千對五百,便是朕也覺得,丁如晉穩操勝券!王某人不甘認輸……”南京總督要弄死巡按,這不就是要割據的前奏么?景帝又想起這王驥統兵,卻是英宗所授命的,于是便愈加憤怒,很有點口不擇言了。
于謙再一次為他看不起的王驥辯護:“王尚德雖不堪,不至如是。”這已不是王驥和他于大司馬之間的問題了,這是皇權與相權、臣權之間的問題。如若讓景帝插手去處置王驥,那便如洪武年間,朱元璋這個工作狂在位時一樣,完全剝奪了相權、臣權,諸部尚書就是皇帝的大秘書。
文官集團絕對不會愿意再經歷太祖、成祖時期的政治氛圍。
所以于謙必須為王驥分辯,不能再讓皇帝發揮下去,無論景帝真的關心丁一,還是試探著要從大臣手里奪回相權都好,這個話題,都應該停下了,于謙清了清嗓子,他的咽喉問題仍舊沒有怎么改善:“如晉此時不知身在何處,是等上一兩日,看看后續情況如何,還是……”
“不行!不論是某個老賊搞的鬼,還是瓦剌人手腳,丁如晉絕對不能死于刺殺!”景帝不知道是感覺到于謙在皇權和臣權的問題上,毫不讓步的意志,或是單純從大明軍威、國威的角度出發。但不論如何,他說的話卻是極為堂皇,“一人一刀守一旗,大明披甲二十萬,唯有容城是男兒!于先生不必再勸,朕意已決,丁如晉與王某人的演兵之約,不是在南京大營擇了五百軍士么?這些人,朕作主了,便予丁如晉為親衛!”
“國家公器。安能私授!”于謙就不干了,軍兵不論衛所也好,團營也好,是歸兵部管的,怎么可能皇帝一句話。一道中旨,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現時不是太祖、成祖的年代。朱元璋設計殺了丞相之后。立誓廢相,硬生生把相權納入手里,但他和成祖這兩個工作狂死后,其實相權又再次慢慢地轉到大臣手中,君不見,王振權傾朝野。廠衛要去拿人,依然要去刑部批駕帖么?
若是英宗,大約于謙說不行,他可能也就算了。他本來就是沒什么決斷力的人;但景帝不同,他很珍惜這份工作,他想把這工作干好,他盡他所能在維持皇權的尊嚴:正如歷史上他極不要臉地立自己兒子為太子,問太監說東宮生辰在某日?太監都報出英宗兒子的生日了,太監啊,內廷官,皇帝家奴來的,可見另立太子在當時多么冇不合民意?景帝不管的,他決心要做,多不要臉他都無所謂,賄賂大臣也干得出,就一定要搞。
這回卻也是一樣,他說將出來,于謙不同意,他卻就頂上了:“先生此言有待商議。須知如晉是母后義兒,若非如晉偏執不受,按黔寧王舊例……”黔寧王就是沐英,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義子。
但沒說完于謙就毫不客氣地截住了景帝的話頭:“黔寧王非以出身顯達,是以軍功封西平侯!”沐英的確不是因為是朱元璋的義子而封侯的,至少在表面上來看,就是這樣,所以他根本不打算給景帝機會發揮下去。
這是景帝與于謙極為少見的沖突,景帝知道自己是得抱于先生大腿的,沒有丁一存在的歷史上,一年后也先送英宗回來,景宗壓根就不想派人去接,還是于謙給他壯膽說沒事。為什么景帝會為了要塞五百人給丁一,而跟于謙頂起來呢?
此舉不單是為了向丁一示好,表示自己可以給予丁如晉恩寵,景帝不會為了這種事,來跟于謙頂;作為臣子,恩出于上,于謙也不會為了景帝恩寵丁一而有意見。
他們爭的不是五百軍士。
而是皇權對于相權的試探,因為丁一是于謙的弟子,所以景帝就算試探失敗,也很好收場。
其實在此之前,不論是被丁一這只蝴蝶扇動了的歷史,還是原來的歷史,景帝在此之前就試探過一回了,便是籍著石亨的推薦,企圖對于謙兒子的封賜——劉吉現在還不是那個久經宦海的劉棉花,他看得還不夠透:于謙不愿蔭子而使皇帝生疑這還是次要的事,更重要的,是相權,無論如何,文官集團是不可能放手的,任用誰當官,是由文官集團推出人選之后,皇帝來履行程序上認可罷了。哪有由皇帝作主來任免官職?又不是梨園的戲臺!若這么干,朝政勢必又回到洪武、永樂年的狀態,文官集團怎么可能退讓?
“先生何其太薄!丁如晉之功,安不得封侯!”景帝再次頂上去了。
于謙這下就不說話了,因為丁一的功,要說封侯,真的是說得過去的,當然封侯之后的下場如何,那就得另說,但不論如何,景帝硬要這么說,的確也是沒錯的。
而景帝話一出口,也就發覺失言了,要論丁如晉之大功,就不得不提他先在土木堡守望護英宗,再于貓兒莊護英宗殺出敵營的功績,好了,那么又回到皇權的合法性問題上來,又要回到這份工作,到底是應該歸他做,還是應該歸還被他關在南宮的英宗做這個難堪的問題。
沉默了良久之后,還是景宗先開口向于謙道歉:“朕失言,先生海涵。”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臣見之,亦仰之。”于謙不慍不火地給了個臺階景帝下臺,畢竟在英宗這個大事件上,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利益共同體的關系。
“錦衣衛于戰事之中多有缺額,那五百軍士便調入親軍,先生以為如何?”景帝便又退了一步。景帝,他真的很用心想打好這份工的,不行就退讓。
事實上,在他后面的皇帝,凡想干好本職工作的,都這么試過,嘉靖的大禮議,也是同樣的性質。其實真的爭過來,也不見得好事,不是人人都有朱元璋和朱棣的本事,例如崇禎就成功了,也是工作狂,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于謙沉吟了片刻,點頭道:“自無不可。”要論缺額,當然是有的,就算軍戶,也不見得家中就有丁壯可以襲職,所以皇帝這個要求,當然是合乎情理。
景帝笑道:“如此,朕調派親軍賜丁如晉為親衛,可有不妥?”他看著于謙又要噴了,連忙說道,“先生,此時丁如晉生死未來卜,多些人手幫忙總是好的,讓他們作為如晉的親衛,才會效死力啊……如晉此時于瓦剌人眼里便是大明軍威之幟,安能教韃子如意?”
總不能不讓皇帝支配他的親軍吧?就算大臣再希望皇帝當個廢物,也不可能連親軍、內廷都去插手。不在于五百軍士,而在于景帝怎么處理,他先調入錦衣衛再去安排,便不是想從大臣手里爭相權,于謙何必又去噴他?
于謙聽他說到這地步,便也點頭作罷。
當于大司馬辭出宮去之后,景帝長嘆一聲,沖著興安太監冇說道:“恐怕,朕誤了如晉。先前如晉說過一句元曲里《琵琶記》的戲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當時不解其意,今日才知忠良。”
興安聽著不明所以然,怎么丁如晉成了忠臣?先前不是都歸為英宗一脈,是因為景宗念著丁一敢跟他真話,才沒下手弄死他的么?前日才湊齊了銀子,交與那素縞堂去辦,這下皇帝又說丁一是忠良……
景帝并沒有發現興安微微抽動的面部肌肉,他自顧著嘆息:“朕本以為,丁如晉是不食周粟,故之才以科舉為名辭官的,今日方才知道,朕怕是錯了啊。丁如晉若不以科舉為名,就不能辭官,不辭官,安能不授爵?”
這倒是實情,丁一如果在朝里做官的話,石亨這在土木堡里把軍兵敗盡,落得單騎逃回的都封伯了,就憑丁一在土木堡的戰功,如何封不得爵位?再憑他迎回英宗——這可不是歷史上一年后,也先無奈送英宗回來,而是生生從貓兒莊大營殺將出來的,如此安能不封侯?
封爵,就無法回避過英宗這位囚在南宮的太上皇。
于是景宗登基在法理上的合法性,將重新被提起。
“爺爺,丁如晉不見得……”興安忍不住在邊上進言,但他沒說完就被英宗打斷。
“你懂什么?傳令下去,廠衛于南京人等,全力協助安全衙門辦差,不得有誤!若丁如晉有什么不測,哼,朕要這班奴才何用?”說罷景帝就拂袖背手而去,留下興安在那里,不知所措。
景帝不見得突然間就智商下降,也不見得他就真的覺得丁一完全是為了不讓他難做,才辭官。而是在個人的喜好與皇權之間,他做了一個選擇,正如英宗扶植默許王振,去鎮壓大臣,而壓擠出大臣手里的相權一樣,景帝認為,他同樣也可以通過扶植丁一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推薦一本書:
縱橫都市大神秦長青新作近身高手
高二學生唐奇為救班花陷入昏迷,夢中進入笑傲江湖的世界,
醒來后物是人非家道赤貧,唯姐姐一力扛起家中大梁;憑滄桑經歷,
夢境中的武學以及一顆不羈的心,看唐奇如何混入當世,縱意花叢……
哎喲,你喜歡我?你想逆推我?別別別,我,我還不太習慣……
近身高手縱橫書頁:
重啟大明 第四十五章 幽懷恨無句(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