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十七章 軍民魚水情
陜西被兵已久,善后事務極其繁難。民政方面,關卓凡沒有時間精力插手;軍務方面,離開陜西前,關卓凡委了陶茂林負責西安以西部分,雷正綰負責西安以東部分。
德興阿部雖然駐扎山西,但初衷也是為防回匪東渡黃河而設,算是剿回部署的一部分,因此關卓凡蒲州之行帶了雷正綰過來,命他兼管德部,囑他將這支疲怠之師好好整頓一番,該清的清,該殺的殺。
軒軍陜西一行,叫雷正綰、陶茂林二將目眩神搖,二人都向關卓凡表達了投入麾下、為爵帥效死的意愿。
有人主動投附當然是好事,雷正綰、陶茂林也是能員,但這些事情總得等剿平捻子再說,現在還談不上。
另外,軒軍體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關卓凡還沒有完全想好。比如軒軍的理念、戰法、訓練、器械,都不是雷正綰、陶茂林當下的見識可以企及的。這兩位總兵現在加入軒軍,短時間內,作用還比不上一個副團官。
軒軍自然還要進一步擴軍,但這個得步步為營,不能操之過急,特別要留意和將來的淮軍的裁撤,保持一個微妙的事實上的互動。
征西軍團在蒲州分為兩部分,關卓凡、白齊文率第二團、炮兵團、騎兵團、近衛團、工兵營奔赴山東壽光,吳建瀛率第七團、第八團北上,負責拱衛京畿。
吳建瀛心知爵帥這個安排是心腹之寄了,非常激動,誓言效死。關卓凡也密密叮囑了很久。
吳建瀛帶的這支兵。駐地是豐臺大營。
京畿的防衛。皇帝身邊是御前大臣的責任;紫禁城里邊是領侍衛內大臣的責任;北京城內是步軍統領衙門的責任;城外,主要是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責任。
此外,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這“御三營”早已經腐朽不堪,基本就是擺設了。
吳建瀛赴美之前,是從二品的副將銜,歸國后和大伙兒一起加一級。變成正二品的總兵銜;以拱衛京畿任重,特旨加一級為從一品的提督銜。
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原各有一個提督。因此吳建瀛部入駐豐臺大營,豐臺大營就出來了兩個提督。吳部名義上歸豐臺大營提督節制,但實際上兩個提督品級相當,各不相屬,同時“直屬中央”。
呂氏和珠兒主仆兩個,就坐了車子,和吳部一齊赴京。到了北京,如何安置她們兩個,關卓凡已經細細地交代妥當了。
從鳳翔返回西安的時候。關卓凡“咨文”負責備辦剿捻糧臺的直隸總督劉長佑,請他另外準備一萬五千套棉衣。“款式不拘”,限時送達前線。同時強調,不可在山東壽光當地備辦。
“咨”是平級之間使用的公文,關卓凡對劉長佑算是特別客氣,但時間上定得很死,沒有任何通融余地。
大家都很奇怪冇,這批棉衣做什么用呢?
不會是軒軍自用。
軒軍美式著裝,有自己的制式冬衣。軒軍的冬裝,里面是綠色的制式毛衣,外邊是粗呢短上裝和羊毛長褲,最外邊再套上一件厚呢短大衣,擋風、御寒、行動便捷,當時清軍那些五花八門、臃腫不堪的冬衣是沒有辦法比的。
另外,軒軍的制式冬裝還包括棉質軍帽、保暖手套、羊毛襪。
腳上是短筒皮靴,暫時冬夏不分。
這些裝裹,大部分中國當時都無法大規模生產,所以軒軍回國的時候,掃干凈了聯邦政府的軍需倉庫,裝船的存貨,足敷數年之需。
回到這批“款式不拘”的棉衣上:為什么“不可在壽光當地備辦”呢?
不知道,欽差大人沒說,抓緊時間辦就是了。
這批棉衣的用途,關卓凡另文通知了華爾和張勇。
確實不是給軒軍用的。那么給誰用的呢?劉長佑絕對想不到的:給壽光當地的老百姓用。
軒軍從天津開拔之前,中央機樞指揮淮軍等各路剿捻官軍,按照關卓凡“略陳剿捻二三事”的方略行動,已頗見成效。
河南全境堅壁清野,各路官軍步步緊逼,捻軍在豫省沒打過幾個像樣的仗,卻終究立足不住,被迫東入魯境。
東捻入魯之后,山東各地也開始筑圩立寨,捻子東突西奔,四處碰壁,終于不知不覺進入了關卓凡幾個月前設計好的“口袋”,猬集在壽光以北的王胡城。
北有大海,西有黃河,南有沂蒙諸山,東南有彌水阻隔。
從中樞到地方,凡是知道關卓凡“略陳剿捻二三事”內容的人,無不驚駭于關卓凡的料事如神,包括李鴻章,嘴上不說,心里卻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這也只能說“形勢已成”,不代表捻匪就完全沒有逸出包圍圈的可能性。
畢竟以軒軍為主的前線部隊不過數萬。亞特蘭大戰役的時候,北軍十幾萬還圍不過來一個亞特蘭大城,現在官軍和捻匪對陣的區域,又遠遠大過了亞特蘭大一城。
以前剿捻,官軍總是落后捻子一步,結果一步遲,步步遲,總也追不上捻子。一個重要原因,是官軍的紀律差,說是“剿匪”,有時候比匪還匪。于是當地的老百姓不但不幫忙,還通捻。官軍耳目閉塞,捻子消息靈通,怎么追得上人家?
這個局面必須徹底扭轉過來。
關卓凡想:俺來自二十一世紀,搞“軍民魚水情”,正是俺那個位面所長呀。
軒軍開拔之前,頒布了極嚴格、極細致的軍紀,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嚴禁一切搶掠。
“征集軍需,按價給償”。
戰斗結束之前,不可以撿拾戰利品。
調戲、奸淫婦女更是厲禁。
在假座直隸總督府召開的軍務會議上,關卓凡聲色俱厲,“摸手砍手”,壞了人家清白的,“大頭小頭一齊砍掉”。
下面的將領有人想笑,不敢,都知道爵帥是來真的。
總之,這不是在美國,更不是在敵國,百姓都是良善子民,王師吊民伐罪,救民水火,可不是來發水放火的。
軒軍入魯,果然軍紀嚴明。華爾挖空心思,好不容易抓住一個倒霉蛋,說他調戲民婦,就在一個圩子前,當著村民的面,綁在了一個車輪上。
這位老兄是第三師白人團的一個士兵,可憐他不過天性熱情,夸贊大閨女生的“美麗”,而且人家女孩還根本聽不懂他說啥?
當地士紳和當事女孩父母都向“遠帥”求情,華遠誠一概不準,做足了姿態后,到底抽了這個士兵十五鞭子。
于是三軍肅然。當地村民更是瞪大了眼睛,這么一點小事就要挨揍?打得還是一個黃頭發、綠眼睛、高鼻子的洋人!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這個山東都轟動了。老百姓都說,關公爺是岳武穆再世,軒軍是岳家軍重生!
時已入冬,這一萬五千套棉衣,更是雪中送炭,不但應了老百姓的急需,甚至可能救命。
這一帶靠近沂蒙諸山,素來貧瘠,有的人家,闔家只有一套棉衣。大冬天的,不分男女,誰出門誰穿。家庭其他成員,只好縮在家里,瑟瑟發抖。
數量有限,發放的時候,尤其當心。關卓凡特別交代,不可以像舍粥一樣,由民眾排隊自領。那么做冷熱難均,也難保捻子不會混入其中冇搗亂。必須事先弄清楚附近有多少圩子,每個圩子大致多少人口,按比例分配勻當,然后由各圩子派人過來領取。
事后還要派人“抽查”,看看有無人從中中飽。
對各圩“代表”訓話的時候,張勇面目猙獰:“若有人匿了良心,私下截留,沒說的,一件棉衣,一顆腦袋!莫說爺的刀不利!”
亂清 第十七章 軍民魚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