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二六一章 騎在虎背上的皇帝
平心而論,拿破侖三世雖然志大而才疏,但此“疏”,是相對于彼“大”而言,并非說他沒有“才”——他不是無能之輩。
除了“波拿巴”這個偉大的姓氏的加持,從政之初的拿破侖三世,其實幾無所憑恃,所謂的“波拿巴派”,力量微弱,流亡國外,被世人看成“失敗者”的代名詞,沒有人認為,拿破侖一族,波拿巴一派,可以東山再起。
但拿破侖三世就是憑著這一點幾乎可以忽略的力量,硬生生將一股叫做“波拿巴主義”的潺潺小溪變成了席卷整個法蘭西的巨浪,他的總統,他的皇帝,是他自個兒一手一腳掙下來的,不是他叔叔傳給他的,這樣一個人,不可能是無能之輩。
考諸拿破侖三世前半生,其實非常傳奇,完全符合“亂世梟雄”的定義。
先是參加意大利革命,然后返回法國,不斷發動政變,屢敗屢起——雖然,這些政變的規模都不大,有的近乎胡鬧,但是,每一次失敗,都為他增加了豐厚的政治資本。
想一想后世著名的“啤酒館政變”吧。
終于,這個“資本”的積累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他被判處無期徒刑。
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沒有在監獄里虛度光陰,他像一個標準的革命者那樣,開始讀書,并聲稱,“在要塞監獄里,俺讀了這輩子看過的大部分的書”,甚至,“俺就是畢業于那個要塞監獄滴”。
然后,他繼續自己的傳奇——扮成一個石匠,越獄了。
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由此得到了他眾多外號中的一個——Badinguet,即“石匠”之意。
在不斷的起義和流亡的間隙中,他還筆耕不輟,出版了《拿破侖思想》,宣傳“拿破侖主義”,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點:
其一,俺叔叔拿破侖一世實為“平民英雄”,乃“大革命的真正代表”,而我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為其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繼承人。
其二,應該依靠軍隊和天主教會建立強有力的、保護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政府。
這兩條,成為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日后獲取政權、登上大寶的關鍵。
軍隊和天主教會支持他,農民更加是一邊倒的“只投票給一個拿破侖”。
書成當年便連出四版。
在“革命”的歷程中,同他攪和在一起的,除了陰謀家、流亡者、密謀者之外,還有各色燕瘦環肥,路易拿破侖波拿巴不斷傳出各種各樣的風流韻事——這就更對法國人的胃口了。
而且,據他自己說,“主動出擊的通常是男人,我卻不然,我一般都是防御的那一方,而且經常投降。”
就是說,姑娘們前仆后繼,投懷送抱,我只好勉為其難——唉,沒法子,我的魅力太大了。
如此一來,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的逼格就更高了。
再來看看拿破侖三世的統治實績。
一八四八年底,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當選總統;一年,發動政變,修改憲法,延長總統任期;次年,即一八五二年,稱帝。因此,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這個時間點,可以認為是拿破侖三世的統治之肇始。
讓我們來看一看,近二十年間,他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拿破侖三世的統治時代,是法國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工業、農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年,法國全國鐵路線總長度三千二百四十八公里,迄今已經增加到接近兩萬公里,雖然還比不上普魯士,不過,全國范圍內的鐵路網絡的建設,已經初步完成了。
一八五零年,法國工業總產值六十億法郎,迄今,已增加到一百二十億法郎,工業生產水平僅次于英國,居世界第二位。
嚴格說起來,法國的工業革命是在拿破侖三世手上完成的。
農業方面,帝國先后頒布并貫徹“墾荒法”和整治沼澤地的“排水法”,使耕地面積擴大了一百五十萬公頃,耕地總面積達二千六百五十萬公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法國的農業生產,攀上了一個新高度。
農民們“只投票給一個拿破侖”,是有道理的。
第二,軍事方面,拿破侖三世統治時代,對外戰爭十分頻繁,且規模都很大,直追拿破侖一世;如果把“對外”理解為“海外”,則拿破侖三世在這上頭的“武功”,甚至超過了他的叔叔——拿破侖一世主要的精力擺在歐洲,法蘭西真正大規模海外征戰,是拿破侖三世手上的事兒。
讓我們來數一數:
一八五四年,法國聯合英國,對俄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
一八五九年,法國聯合意大利,對奧地利開戰。
一八六零年,再次聯合英國,遠征中國。
一年,搞定中國之后,法國騰出手來,加緊攻略越南,吃下了南圻——基本是單打獨斗,西班牙的“幫助”,可以忽略。
一八六二年,聯合英國、西班牙,遠征墨西哥。
現在,再次遠征中國——這一回,徹徹底底,單打獨斗。
相比之下,之前的兩個王朝——復辟的波旁王朝以及其后的七月王朝,對外戰績少得可憐。
波旁王朝也就罷了,剛剛復辟,氣兒還沒有喘勻;可是,七月王朝十八年的統治時間內,除了開拓阿爾及利亞之外,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對外戰爭,就有些說不大過去了。
因此,“法蘭西的榮光”,確實是在拿破侖三世的手上恢復的。
第三,拿破侖三世改造巴黎的計劃,也很值得一說:以寬敞的大道,代替蜿蜒的小巷,加速城市血脈流轉;建造現代化的污水處理系統,改善衛生;設計一種新的住宅,以容納更多居民;在全市興建公園,以免基層市民在星期日只能去酒館消磨時光。
拿破侖三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奧斯曼男爵,最終,后者主持的巴黎城市改造工程很好的實現了前者的意圖,大拆大建后的巴黎,成為了一個由林蔭大道和綠地公園組成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城市,也成為世界上其他所有大城市現代化的模板。
當然,也有人說,拿破侖三世改造巴黎的直接目的,是巴黎人太愛起義了,而巴黎狹小、古舊的街道,又是設置路障的最佳場所,為了消除這一隱患,鎮壓可能的叛亂于既萌,拿破侖三世才對巴黎大拆大建的。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吧。
還有,關卓凡發現,拿破侖三世雖然一貫予人驕傲狂妄的印象,但是得分對什么人,事實上,他的驕狂,主要是對國外;對國內,他其實是很會妥協、很會平衡各方勢力的。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他對七月王朝的“舊臣”的信用。
一八五二年,拿破侖三世登基稱帝,他任命的四十名國務會議參事中,七月王朝的舊臣占二十四人。
同年,元老院中除了皇族和貴族的當然成員外,七月王朝原眾議員占二十名、原貴族院議員占十二名;到了一八五六年,后者在參議院中竟增至四十六名。
一八五二年,立法團中“波拿巴派”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均為七月王朝時期的舊臣。
迄今,帝國先后擔任過高官職務的共約兩百人上下,其中多數人的政治生涯始于七月王朝;現任高官中,三分之二為七月王朝之“舊臣”。
當然,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不得不為之——拿破侖三世的基本盤“波拿巴派”力量有限,不能不建立“統一戰線”,可是,無論如何,表明他既有手腕,也有心胸,即便是宿敵,也肯捐棄前嫌,樂為之用。
譬如目下的總理、副皇魯埃,原就是反對派的領袖人物。
憑借著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更加高超的忽悠群氓的能力,迄今為止,拿破侖三世沒有輸過一次全民選舉和全民公決——盡管有時候嬴得十分勉強,每一次,都能恰到好處地讓民意成為自己的后盾。
從一八五二年黃袍加身算起,拿破侖三世已在位十六年,已趕上了他的叔叔——同為十六年;超過了路易十六——十四年。
如果從一八四八年當選總統算起,拿破侖三世則已在上位近二十年了。
他的治下,問題雖然不少,但統治依舊鞏固,如果未在對外戰爭中遭受特別大的失敗,看不出有任何下臺的跡象。
這就是我面對的對手。
不論戰略還是戰術,這樣子的對手,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拿破侖三世的驕狂,確實有一點“漫畫感”,可你不能真把他當做卡通人物。
事實上,他的驕狂——前頭說了,主要針對于國外——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先聲奪人”的策略——不論是打是談,一開始就壓對手一頭。
驕狂的外表下面,其實是精準的計算。
原時空,“埃姆斯密電”一出,拿破侖三世即對普魯士宣戰,雖說有強大的“民意”壓力的因素,但歸根到底,還是他有戰勝普魯士的把握;本時空,若對普魯士宣戰,就要兩線作戰,這個“把握”,可就有些捏拿不住了。
因此,“民意”固然強大,但拿破侖三世理智不失,“宣戰”二字,沒有遽然出口。
不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拿破侖三世既以“民意”起家,以操弄“民意”為能事,反過來,也必為“民意”所左右、所掌控,華爾說,“法國到底是一只老虎,多撩撥兩次,總能叫他跳了起來”——事實上,這只老虎,就是法國的“民意”,而拿破侖三世,就是騎在老虎背上的那個人。
那,我就多撩撥你兩次吧!
還有,你不是沒有“把握”嗎?那,我就再多給你一些“把握”吧!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亂清 第二六一章 騎在虎背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