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第六百四十三章 靈機一動
別說沈謹、還有沈六和沈九兄弟都沒吃過葫蘆,即便是土生土長的連蔓兒和小七,也沒吃過幾次。
嫩葫蘆其實很好吃,和倭瓜等的吃飯一樣,可以做湯,可以清炒,還可以腌制。做湯和清炒出來的葫蘆,味道都非常鮮。但是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卻極少有吃葫蘆的。究其原因,無外乎這個季節的瓜果蔬菜非常豐富,有許多比葫蘆更好吃,更方便吃的菜蔬。而且葫蘆嫩的能吃的,也就那么幾天。
在三十里營子,除非是災荒年月,沒別的可吃了,一般的情況下,大家伙種葫蘆多是為了做器物用的。
“葫蘆也可以吃,那一會讓廚房做了,咱們也嘗嘗。”沈謹就道。
“略吃一點嘗鮮是可以,這個東西,我聽村里的郎中講,是寒涼的,不宜多吃。”連蔓兒小聲告訴沈謹。
“蔓兒,你懂的還挺多的。”沈謹哦了一聲,也小聲對連蔓兒道。
“我土生土長啊,都是聽老一輩人說的。”連蔓兒就笑道。
這些東西,她都是聽張氏說的。比如說挖的野菜哪一種可以吃,怎么炮制最好吃·又比如鄉間的一些常識。張氏甚至還教連蔓兒她們幾個看夜空認識星座、分辨四時、預測天氣。
張氏沒念過書,但是她懂的東西著實不少,甚至讓連蔓兒都感到驚訝。這是莊戶人家一輩輩傳下來的。張氏的這些知識,當然是從張青山和李氏那里學到的。這些知識并不是用來掉書袋、或者炫耀的,而是莊戶人家生存的技能。
連蔓兒看過《三國演義》,里面將諸葛亮描繪的神通無比,通曉天文和地理,并利用這些知識,打了許多的勝仗。以前·連蔓兒覺得那很神奇,不過,在這個世界住的久了,她的這種感覺就淡了很多。
要說通天文曉地理,每一個合格的莊稼把式,都是通天文曉地理的。不是書中還有記載,某位將軍,就是因為聽了一個老農對于天氣的預測,才利用這個預測打了一場勝仗。
只可惜在她前世的那個年代,雖然書本的教育極大的普及·但是這些一輩輩的傳承卻幾近消失了。
當然,這些知識也不是每個莊稼人都懂。
那也不是莊稼人,又沒有機會獲得良好教育的,就更不懂了。就比如在連家,張氏懂的最多,而周氏對這些東西,卻是非常無知的。
連家老宅飯菜的單一,即便是饑荒年月,都不吃野菜的行為,就是明證。
據說也是大宅門出身的周氏·是不知道這些莊戶人家生存的常識的。除了周氏之外,生于縣城小戶人家的古氏和蔣氏,也因為家里沒有土地·同樣并不具有這些常識。
“蔓兒,我也見過葫蘆,卻不是這樣的。”沈謹又道。
“這個葫蘆,是我們這本地的葫蘆,你家里擺放、把玩的,肯定比這個漂亮。”連蔓兒就笑道。
葫蘆多為兩節的,三十里營子本地品種的葫蘆也分為兩節,但是分的并不明顯·而是更趨向于一個圓形。也就是說·底下的那一節又大又圓,而上面的那一節就非常小。這種葫蘆·最適宜做瓢。
而像一般人家做擺設、把玩的葫蘆,一般是兩節都同樣圓潤·而且大小也不會有太大差異的那種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又因為它是蔓生,諧音“蔓帶”,加在一起福祿萬代,正好是福祿壽都占全了。因此,葫蘆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器具,用途也很多。除了做擺設、盛器,還可以做樂器,玩具,比如說葫蘆笙和鳴蟲葫蘆。
然而,三十里營子本地的葫蘆品種,并不合適那么多的用途,最多就是做瓢。莊戶人家對福祿也沒那么多的講究,他們只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瓢你們見過嗎?”連蔓兒笑著問眼前的三個城里小孩。
沈謹和沈謙都很誠實地搖頭,唯有沈六,似乎并沒有聽到連蔓兒的問話。
連蔓兒點頭,做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這三個城里的小孩,應該是從來沒有自己去提過水,也沒有從大的容器里自己舀水喝過。她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沈六應該比沈謹和沈謙強一些,但是他所接觸的民生也不會太全面。
“那,小七,你還告訴五姐、小九哥,……還有……”連蔓兒朝著的側臉微笑,“還要請六爺指正。”
沈謹就飛快地看了沈六一眼,見沈六云淡風輕,顯然心情不錯的樣子,心里微微吃一驚。沈六年少得志,性情嚴謹,極少有人敢在他跟前說笑,更別說是拿他調侃了。而連蔓兒,這分明是有些調侃沈六的意思。沈六竟然一點都沒生氣。
“…···要等葫蘆長成了……”小七那邊已經拉著沈謙,很認真地給他講葫蘆和瓢。
要等葫蘆長成之后,挑選形狀好的,放到架子上,或者用別的東西支撐。這是要讓葫蘆繼續長一段時間,又怕因為瓜秧萎縮,葫蘆掉在地上摔壞了。
等葫蘆曬的響干了,刮去外皮,然后用鋸從頂端,將葫蘆鋸成兩半,將里面的瓤掏干凈,這就得到了兩個瓢。用來舀水,舀米舀面,都非常得用。尤其是用來舀水,瓢這個東西,是用的越久它越漂亮、好用。莊戶人家,夏天的時候極少喝熱水,就用瓢舀了涼水直接喝。
用瓢盛水,絕對不會有異味,也不會有損健康,甚至那水里還能因此多了些鮮甜。
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除了拿葫蘆做水瓢之外,還用大肚的葫蘆做盛器。也是等葫蘆完全曬干之后,刮去外皮,然后在葫蘆上面那一節上,挖一個洞出來。通過這個洞,將整個葫蘆的瓤都逃出來,而這個洞,又可以作為提手。
這么做,首先是要葫蘆的形狀合適,其次也要手工精湛。還有一種更為簡便的方法,就是將葫蘆上面的那一節直接切掉,這樣做出來的盛器,沒有提手,但是切掉的那一節卻可以做盛器的蓋子。
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一般用這種葫蘆盛器來存放雞蛋。因為葫蘆里面有厚厚的軟皮,雞蛋放在里面,一般的顛簸、震動,都不會弄破雞蛋,而葫蘆里存放的雞蛋,保鮮日期也比較長。
小七說的有趣,沈謹和沈謙聽的也很新鮮。這邊聽著小七說話,沈謙將一個小廝叫道身邊,囑咐了兩句,就打發了那小廝離開。
等小七說完了,就見那個小廝手里捧著一個葫蘆走了回來。
“蔓兒,小七,你們看,這是我屋里的。”沈謙拿過葫蘆來給連蔓兒和小七看。
沈謙手里拿的葫蘆,形狀與三十里營子的葫蘆截然不同,表面顯然經過特殊的處理,而更漂亮的是葫蘆上面的烙畫。
那是一副八仙過海圖,筆畫精細,惟妙-惟肖。
不同于莊戶人家對葫蘆的實用用途,這個葫蘆是擺件,是藝術品
連蔓兒和小七少不得贊嘆了一番。
“我那好像也有,比這個小一些。”沈謹也道。
葫蘆喻意福祿壽,常被加工做吉祥的擺件,各種烙畫、雕刻等技藝不一而足。
“如果讓這葫蘆上自己長出字、畫來,那不更有趣?”連蔓兒突然心中一動,說道。
沈六、沈謹、沈謙和小七就都看向連蔓兒。
“你能讓葫蘆上長出字、畫來?”沈六問道。
連蔓兒本來是看著烙畫葫蘆好看,又突然想起前世的方形西瓜,所以才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現在見大家都在看她,沈六又這樣發問,連蔓兒略微有些后悔。
不過轉念一想,也不是什么大事。
“當然能。”連蔓兒就笑道。就跟她前世見識的用模子培育方形西瓜,還有在水果上面印字的那些技巧一樣,自然也能讓葫蘆上生長出圖案、字跡來,而且還能讓葫蘆生長成她想要的形狀。
連蔓兒就簡單地將原理說了說。
“我可沒試過,就是突然間想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成。”連蔓兒笑著道。
原理是很簡單的,連蔓兒也相信,這個年代的能工巧匠,有了這樣的一個原理和思路,肯定可以發揚光大。
念園里,就是采用了連蔓兒當初的構想,設計了一整套的排污管道,每一個院子的正房,都用上了抽水馬桶。這個構想,連蔓兒將之歸功于魯先生。但是沈六,還有沈謙都隱約地知道,連蔓兒在其中的作用。
“那有什么,咱們就試試唄,試試就知道了。”沈謙躍躍欲試。
沈謹也覺得很有趣,她沒說話,不過已經在腦海里開始順著連蔓兒的構思開始描畫了。
“是可以試試。”沈六點頭,卻是一臉正色。
重生小地主 第六百四十三章 靈機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