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
戲志才又道:“去年徐州黃巾生亂,廣陵郡縣武庫中所藏的兵械、甲器,有的被黃巾掠走了,有的被陶方伯要走了,而今所存者無幾,明公來廣陵上任,隨行雖帶了些兵甲輜重,可數量不多,遠不足以供招兵擴軍所用,而徐州三鐵官,均不在廣陵郡內。……,明公,愚以為,可適當加派人手,鑿山冶銅,征募匠人,鑄造箭鏃、戈矛,以暫供擴軍之需。”
徐州有三個鐵官,分別在彭城、東海諸郡,都沒有在廣陵,不過廣陵雖然不產鐵,卻出銅。
在前漢時,廣陵等地是吳王劉濞的封國,劉濞圖謀叛逆、覬覦皇位,支持他招降納叛、擴充勢力的底氣有二,一是靠海煮鹽,再一個就是“因山鼓鑄”,這個“山”,指的就是廣陵縣外的儀征大銅山。劉濞正是靠了海鹽、銅山這兩大支柱,才有了充足的財力擴軍備戰。
雖說早從前漢起,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銅制兵器就已經漸漸退出了戰場了,但單就箭鏃來說,銅制的箭鏃還是有不少,并且是一直沿用到了現今的,現在是非常時期,用銅山的銅鑄些箭鏃,再鑄些矛戈之類的兵器,暫時來說,也還是可以用一用,至少比沒的強。
荀貞同意了戲志才的提議。
他當即書寫了一道軍令和一道檄文,把侍衛在堂外的典韋、趙云叫進來,命典韋道:“拿我這道軍令,立刻去營中見許仲、荀成,命他二人從義從中挑選出五十個擅長冶鑄的兵士,即刻赴銅山,接管銅山的冶鑄。”又令趙云道,“拿我這道檄文,即刻去功曹院,令院中屬吏馬上傳檄各縣,召集郡中各縣的鐵匠,命一縣出十五人,五日內必須抵達郡府。”
典韋、趙云接令,各持令、檄自去。
荀貞的義從里有不少人在潁川鐵官里干過,對冶鑄之事都非常熟悉,從他們中抽出五十人就足夠掌控整個銅山的冶鑄了,而廣陵共有十一縣,每縣抽調十五個鐵匠,這就是近兩百個鐵匠了,加上學徒和銅山原本就有的那些匠人、服刑的罪人,也足可以大規模地冶鑄兵械了。
荀貞顧視堂上,說道:“此事關系重大,不可委於旁人,……公佐,就由你來負其主責吧。”
公佐是魏光的字。
魏光雖不懂冶鑄,可他出身輕俠,為人勇猛豪氣,又曾在鄴縣趙家待過,是見過大場面的,足能鎮得住銅山的那一幫吏員和罪人。
魏光幫著荀貞誅滅了鄴趙后,跟著荀貞亡命長沙,又跟著荀貞去到洛陽,現又跟著荀貞來到廣陵,他是給荀貞立下過大功的,荀貞早就想給以回報,只是因他為外郡人,非為廣陵本地人,故此一時間不好給他安排職事,此前只是讓他協助程嘉負責“禮賓內外豪俊”事,現在機會來了,給他這么個“重任”既是知人善用,也是情理之中。
魏光知荀貞重情義,也知道荀貞早晚是會大用他的,所以當下聞得荀貞之令,他也毫不驚訝,當即出到堂上,慨然伏拜接令,大聲說道:“有光在,銅山冶鑄之事,明公盡可放心!”
“好!事不宜遲,你現在就也去兵營,待君卿、仲仁挑好了兵士后,你就帶著他們上銅山,先熟悉下山中銅冶的情況,只等各縣的鐵工一到,便可開工冶鑄。”
“諾。”
魏光接令,倒退出堂,自追上典韋,同去軍中。
聽得戲志才說起冶鑄兵械之事,程嘉說道:“東海糜竺,州之巨賈,前番借秦松之力,明公從他那里買了來不少糧種、耕牛、農具等物。東海出鐵,可打造農具,自也可打造兵械,明公不妨再遣秦松去見他一見,看看能不能從他那里再買些兵械過來。”
荀貞頷首稱是,說道:“不但兵械可買,糧亦可再從他那里買些來,……等秦松巡縣回來,我就叫他再去謁訪糜竺。”
程嘉又道:“丹陽雖產精兵,可畢竟是外州外郡,有道是‘故土難離’,縱有明公手書,叔潛縱為揚州人,此去募兵,至多也就是能募個三五千人罷了,加上明公本部義從,可能也還不夠萬人。鮑信在泰山,以區區一個騎都尉的職位,現就已募得萬余之眾,由此可見,當將來州郡響應袁本初起兵時,各路人馬必然都會不少,少則萬余,多則數萬。當是時也,諸路皆兵強馬壯,而若是唯明公麾下不足萬人之數,恐會既不足以壯明公之聲勢,亦不足用也。……明公,招兵一事,不如兩路俱下,一路由叔潛赴丹陽募兵,另一路則可在廣陵本郡招募壯士。”
招兵擴軍這件事,荀貞本來的打算就是兩手共用,一邊去丹陽募兵,一邊在本郡招募,聽了程嘉這話,他當即同意,說道:“君昌所言是很是,不過在本郡募兵這件事不用著急,等到入冬后再說吧。”
程嘉贊道:“明公高明!”
為何要等到入冬后再說?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廣陵郡府的糧食不多,如果現在就大舉募兵,會早早缺糧,再一個則是因為冬季天寒,這個時候募兵,缺衣少食的老百姓更容易應募。
至於募來的新兵的戰斗力的問題,固然是越早招募、越早開訓,戰斗力就越能盡早地得到提高,可按照預料,同時也是按照荀貞記憶中的歷史軌跡,袁紹很快就會起兵,至遲不會超過明年開春,距今已只有三個多月了,也就是說,便是現在就把所有該招募的兵士都招募到,留給荀貞的時間也根本就不夠去操練新卒,所以,荀貞這次擴軍招兵的本意事實上就是如程嘉所說的,是用來壯大自己的聲勢的,將來與董卓作戰,他所倚仗的還是他的本部義從,最多再加上丹陽兵,那么既然如此,與其太早招兵、消耗糧食,還不如晚一點再開始招募。
糧、兵、甲械諸事議定,諸人的話題沒有再轉到朝中的這次劇變上,而是問起了程嘉這次出使的成果。
程嘉把面見臧霸的過程詳細道出,又說了一下面見陰德的過程,再又提了下諸葛亮現不在瑯琊,最后說道:“托賴明公威名,嘉此次出使幸不辱命,將來明公響應袁本初、統兵出郡后,萬一陶方伯真的生了異心,欲圖我廣陵,臧霸想來也不會無條件地聽從他的命令了。”
劉備代表荀貞和彭城相薛禮訂立了盟約,程嘉又圓滿完成了使命,外有薛禮挑釁、內有臧霸二意,廣陵外部的局勢算是得到了暫時的安定。
將來即使荀貞領兵出郡,只要廣陵內部不亂,就不會有什么大事了。
程嘉又道:“嘉謁東海相陰君於瑯琊郡府,對坐而談,我觀陰君面色、聞其言辭,他似對臧霸頗懷不滿……。”他嘆了口氣,說道,“陰君與明公兩家為姻親之族,只可惜陰君手上無兵,要不然,我這次出使,連臧霸都不用見,只要和陰君談妥,瑯琊的泰山兵就不足憂也。”
世上的事沒有十全十美,能夠在短短的不長時間內,合縱連橫,先與薛禮結盟,又說動臧霸,這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換個別人,手底下如無戲志才、荀攸這樣的謀略奇才,若無劉備、程嘉這樣的辦事干才,是萬萬做不到的。I752
三國之最風流 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