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臨高啟明

第六十四節 甜港風云--新的籌款渠道

更新時間:2015-09-13  作者:吹牛者
臨高啟明 第六十四節 甜港風云--新的籌款渠道
與此同時,馬千矚看著手里新收到的電文,剛看了第一行,也倒吸一口涼氣,“大躍進”這個詞躍入了他的腦海中。存款,難道他們要在廣州開銀行?雷州的事情沒料理完,又要在廣州搞金融風暴了?

仔細看下去,卻和銀行不相干,連錢莊都談不上。這個主意卻不是廣州站的人想出來的,而是那位紫珍齋的大掌柜沈范提出來的,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倒也不是因為他有什么超前的金融意識,而是當時的商業的一種傳統籌資形式。

將自己手中的閑錢存入某家經營較好的商鋪里,然后按年度提取利息。商鋪獲得了流動資金,存款人則讓閑錢獲得一定的收益。這種形式,甚至在錢莊、乃至銀行都出現之后,依然在中國存在了很久,直到20世紀法幣信用徹底破產之前,不但大型的商行店家吸收存款,甚至很小的布店、油鹽店也規模不等的吸收附近居民的存款。一些歷史悠久,信譽良好的店鋪甚至能吸納幾倍、幾十倍于自身資本的存款。象北京的山西大干果鋪子,在庚子之亂前甚至有幾十萬兩之巨的存款。

珠寶行作為一種財大氣粗,對資本需求很大的行業來說,向客戶吸收存款更是久已有之的事情。看到東家的字號買賣做的不錯,一派欣欣向榮的模樣,在同業和客戶間的信用日好,沈范便把這個法子提了出來。

吸收這種存款,利息比拆借要低得多,月息不過一厘半,年息18%,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看這個利息也不算太高。郭逸還記得小時候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息曾經到過12%。對于周轉量比較大經常需要拆借的店家來說,不啻于無息貸款了。

“誰肯來存款呢?”自己開的是珠寶行,紫誠記雖然算是綜合性的商行,也不經營金融業,平白無故的說吸收存款,誰會來做客戶?

“這就是我們做珠寶玩器這行的好處了。”沈范道,“能接觸到內宅的眷屬,吸收她們的存款就要容易些。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姨太太,乃至稍得寵些的通房丫頭,手里多少有些私房銀子,都想拿出來生息,少得四五十兩,多得有幾千上萬的。”他笑了笑,“膽子大的,家里有勢力的,就放債;但放債要極可kao的人經手,也免不了被中間盤剝,事情又容易漏風,所以多半都是喜歡存各家大字號的柜上。”

聽了沈范的建議,郭逸有些拿不定主意――手里多些銀子自然是好事,但是廣州站的銀根并不緊張,現在平白無故的吸納了存款,就要多出一筆額外的利息支出。

“東主,這吸納存款的好處還不在于我們自用。”沈范繼續道,“廣州市面上的銀根,時緊時松,緊得時候,短期的拆借出去,翻手就是幾倍的利息!”

“這種拆借,我們這樣無根無底的商戶,怕是借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吧。”郭逸來廣州幾個月,這方面多少也知道些。

“這里就有第二個好處了,吸納的都是那些官紳大戶的內宅家眷,”沈范提示道,“女人們的私房錢,也許有限,”沈范說,“可是一傳出去,別人對紫珍齋的手面和勢力,就另眼相看了。”

說到這里郭逸已經明白了,這存款吸收進來不但有利自己的周轉,更能提高紫誠記在廣州城里的地位!就算不用這些存銀去周轉放債,也能給自己支起保護傘來。從這點來說,一年一分八的利息真不能算貴。

沈范從身邊掏出一把小折子,遞給郭逸,郭逸接過來一看,折子上只用墨筆恭楷寫著一些戶名字號:“蘇記”“謹言齋”“潤記”等等。一點,差不多有二十多個。

“這些都是小的和跑外的伙計最近接到的打算在紫珍齋開戶存款的眷屬們的折子,”沈范說,“因為沒得到東主您的許可,暫時還沒應下來,不過戶口折子已經開好了。”

“都是些什么人?”郭逸看了半天也沒找到人名。

沈范又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著許多只有他自己認識的符號,郭逸知道這是一種商業暗碼,類似于蘇州碼子似的東西。記載得都是些不能“陽光”的東西。往來的帳目,交往的人名,還有哪位大官兒和他老太太、太大、姨太太、公子、小姐的生日,這時翻開來看了看。說:“多半都是官紳家的寶眷,一會抄錄一個名單出來,只是這名單要保密――”

“這個我知道。”郭逸想既然是私房錢,隱私就很要緊。想不到我國在大明時代就有匿名存款了,真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啊。

“這二十幾個折子,大概可以收到一萬兩銀子。”沈范說,“這筆買賣極好,如果沒有什么重大的變故,一般只是取息不動本的。”

但是這事情畢竟動靜太大,還牽扯到金融業務。廣州站的三人考慮了半天,決定還是等每季度向臨高遞交報表的時候當面去闡述這個計劃獲得批準比較好。但是送上門來的銀子不收,似乎又說不下去,而且還有得罪客戶之嫌,便同意沈范先將這一批存款都吸收進來,說定年息一分八厘,按月取息不動本。

事情原本也就這樣擱下了。直到最近雷州糖業上發生的擠賣現象使得原本寬松的銀根一下緊張起來,這個原本只是錦上添花的項目一下就有了雪中送炭的意義。郭逸覺得事不宜遲,立刻提到了執委會的會議桌上了。

鄔德看完了整個報告,總算是放心了,原本以為廣州站是準備搞什么金融業――鄔德對此類玩意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現在看來,也不過就是一廣州站準備“非法集資”的事,利息看起來高些,但是對緩解外貿部門做生意時銀根緊張,周轉不靈倒是一個好方法。雖然他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在商戰小說里經常看到的銀行的“擠兌”的風險。衡量再三,他決定還是在這個問題上支持廣州站的做法。

在登瀛洲上發出表態的電報之后,一路無話,船只終于在出發后的第五天一早順利的抵達了海安港。船剛進港,鄔德就打發人立刻到華南糖廠去看看形勢如何――彼此之間沒有即時的通迅,萬一這里已經是玉石俱焚,再大費周章的運銀子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派出去的人少頃回轉,說華南門口依舊是黑壓壓的人頭攢動,但是看起來賣糖的事情還在繼續,未見有什么異常。鄔德知道華南的資金鏈還未到斷裂的時候,稍稍放心,一面吩咐船上的人外松內緊,防著有人來鬧事或者破壞,自己換了衣裝,準備親自去華南一趟,商議接運銀子的事情。

鄔德估計的不錯,華南糖廠的資金的確還沒有枯竭,但是距離枯竭已經為時不遠。登瀛洲抵達前一天晚上,存銀數量已經減少到了一千兩之內。按這個數字,第二天能不能挨得過去都成問題。在華南的一眾人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幾個人翻來覆去的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拿不出一個章程來。

文同苦苦的巴望著去占城賣米的常師德能夠趕快回來,帶回一船米的話,拖手就能得幾萬銀子救急,但是大鯨就好像拖線的風箏一樣,一去沒了音訊。等了好幾天執委會那邊倒是派人來了,只是沒帶來急需的銀子,只是帶來了一部電臺。這讓文同簡直絕望了,電臺能頂什么用?幸好沒多久就來了消息:已經派船去廣州站提運銀子過來了。

五萬兩離安全水平還有一段的距離,但是對文同他們來說,眼下的是挨得一天是一天,能調五萬過來,起碼又給了他們十幾天的緩沖時間。

但是銀子何時能到卻成了一個未知數。眼看著存銀一天天少下去。保險起見,期間他們也想了各種辦法:廖大化和廖大興都設法出去到市面上轉轉想調些頭寸過來用,但是雷州的榨季向來是銀根極緊的時節,各家店鋪都調不出大筆的銀子,唯一坐擁大筆現銀的,只有海義堂下面的糖行,為了收購糖貨,早早的就積蓄下幾十萬的銀子。找他們借銀子,不啻于是與虎謀皮。

但是他們出去調用頭寸的事情,卻瞞不了任何人,一時間到處都在傳說,新開的華南行的銀根緊了,怕是馬上就要倒賬。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原本稍稍安定下來的蔗農又開始騷動起來,連半夜都有人在趕路賣糖。銀子的流失反而更加快了。

文同心里懊悔的要死,早知道這樣就不要讓廖家兄弟出去調頭寸了,肉沒吃到,倒是平白惹了一身的騷。這下等于是把自己的底牌都亮了出去。要是登瀛洲還不到,這華南的局面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至于蕭貴、梅林這些外來的出差人員,更是無可奈何。眼看著局面就要糜爛,諶天雄道:“如今的事情,不破不立,怕是不用些非常手段,我們就會被生生的從這里擠出去了!”(!)

臨高啟明 第六十四節 甜港風云--新的籌款渠道

上一章  |  臨高啟明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