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靖明

第339章、御駕親征虎頭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個留學生

更新時間:2023-08-21  作者:冬三十娘
靖明 第339章、御駕親征虎頭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個留學生
宣府暫不知道井坪一戰的結果。

休整多日后,俺答兩線出擊,但又不算分散了兵力——一路攻宣府、大同在洋河附近交界處的柴溝堡,一路里外夾擊張家口。

柴溝堡外,有從原先朔州衛調去鎮虜衛的鄭銘輝。

他們是大同來的客兵,扎營駐守于城外。

張家口南,則又是鄭銘輝的前任,統領著宣大巡撫唐順之標兵的何勳。

兩地之間,相隔雖然有百里,但中間的虞臺嶺、萬全右衛以南、洋河以北的地帶,目前都在俺答的掌控之下。

“他既想攻下柴溝堡,斷了大同就近來援的路。又想破了張家口,與博迪那邊遙相呼應。”楊一清分析出了他的戰略意圖,眼睛望著宣府東北面,“博迪舍易就難,為什么要幫俺答牽制宣府東北方向兵力?”

西北面是洋河谷底,平坦、富庶。東北面是流淌于群山間的龍門河,路險、貧瘠。

堂堂北元之主,親自率軍從龍門川方向出現,贏了也收獲不大。山間不利于騎兵沖擊,這一點已經被俞大猷用黃崖山那里的特殊地利取得那種戰果再次證明。

前線還在膠著,這一次皇帝就身處宣府,哪怕是鄭銘輝也不得不拼死苦戰。

朱厚熜克制住指手畫腳的欲望,但楊一清現在思索的是戰略上的事,朱厚熜站在皇帝的高度,可以說說他的看法。

“博迪不是達延汗,在威望不足、左右翼諸部都不是真心臣服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做一戰打垮大明的美夢。”朱厚熜停頓了一下,“草原上尚武,博迪需要展示他的才能和勇武,震懾諸部。朕揣測,他是想隱兵燕山西端群山。山間不利于他,但也不利于王師反攻。反之,他若在那站穩了,進有三路可供,退則安穩從容。”

在輿圖上,朱厚熜用手指劃了三條線:一個西指宣府,一個西南指向懷來,一個南指延慶州、居庸關。

楊一清若有所思:“這樣來看,實則是俺答在為他牽制宣府大軍?博迪若能更早進窺居庸關,那就比俺答破了虞臺嶺要更震懾天下了。”

“同時側翼不保,懷來、居庸關不穩,朕考不考慮退回居庸關內?朕若退,俺答大軍自要安排不少兵卒斷后阻其追擊。而敗勢之中,朕和護駕大軍都倉皇不安,博迪或可自山上奔襲而來,再建大功。”

君臣之間一直交流自己的視角、看法,楊一清又綜合考量了一下博迪那邊的糧道等諸多細節,最后點了點頭:“這樣說來,博迪竟是胃口大得很,他不會輕易出燕山。”

“壩上到龍門川,這條糧道穩當得很。燕山西端與俺答之間還有邊墻旁的龍門衛、張家口,他們之間的消息只能通過草原上繞一個圈互相傳遞。朕猜測,博迪與俺答之間應該有一個約定好的目標。這個目標達到了,博迪才會從燕山中現身在大明軍隊面前。”

楊一清很凝重:“燕山那邊是副總兵的精銳駐守,已經奉命遇敵即撤。現在,那邊是主動被讓了出去。除了獨石、半壁店、松樹、云州、赤城等堡撤至龍門衛,龍門所等處都去了延慶布防于居庸關外。燕山之中,可就只藏了副總兵增調的五千精兵,更分了一千五準備自張北斷韃子后路。從那邊過來的竟然是博迪汗親征,他若真是如此籌謀,只怕不會輕易現身。韃子哨騎遍搜燕山之下,那三千五精兵藏不住。”

原本是要營造因為第一階段兵敗而御駕南撤、筑堡固守的局面,這樣一來,龍門川方向過來的敵軍就不會為了搶功而忽略清查退路安全,急于前往延慶州居庸關外或者懷來圍攻南撤的大明天子。

但虞臺嶺、萬全右衛敗得太快、太慘,反而要考慮軍心,不能再南撤。

已經被暫時讓出來的燕山西端,反而能讓博迪占據主動權。

“俺答……”朱厚熜喃喃念出這個名字。

比較明顯了,歷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俺答,只怕也并不愚蠢地以為大明天子真那么年輕氣盛所以才羞辱博迪。他恐怕看出了大明的誘敵方略,所以第一戰就瘋狂搶功,讓朱厚熜御駕到了宣府之后不能再撤。

兵敗如山倒不是鬧著玩的。朱厚熜往南一動,只會讓大明將卒和文武官員心里都冒出五個字:土木堡之變。

“俺答這一次雖然又有援兵到,但攻柴溝堡和張家口,不像當初對虞臺嶺一樣志在必得,更無兩日之內連克兩城堡的氣勢。”朱厚熜眼神一動,“他只怕……也盼著博迪在燕山中吃個虧。”

楊一清的眼神看著輿圖上的一個地方,隨后抬頭:“龍門衛!若是龍門衛失守,博迪能第一時間知道。宣府以北邊墻寨堡盡落敵手,則陛下為安危計,也不得不御駕退回京城了。”

龍門衛城位于燕山西麓,外長城在這里拐了一個彎向東北而去,沿著燕山指向壩上。再在獨石堡又轉往東南,直至龍門所之后,這邊墻圈起了宣府東北部一個凸起的山地防區,龍門川流淌在其間。

楊一清肅然道:“博迪只怕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真正占住這燕山西麓,若如此,宣府、延慶州、保安州將不得不棄,從此只守居庸關、古北口了!大同同理,洋河糧道一失,太原鎮轉運糧草到大同,則必經大同西路。而套路寇朔州,也意在此。只有一戰逼得大明從此只能守內長城,才能讓北元諸部齊出得到足夠的回報,博迪則威望無二。”

朱厚熜輕輕呼出了一口氣:“真是好大的胃口,也不怕撐著。”

“該是錯不了了。”楊一清的表情不輕松,“北元汗庭在察哈爾,這宣府大同非其駐牧地。若他允了右翼三萬戶瓜分宣大之利,俺答可不一定會不賣力。要名望還是要實利,俺答分得清。要防著俺答佯攻柴溝堡、張家口,實則分兵前去龍門衛,與博迪里外夾擊。”

“張鏜在那邊。”

“張廠督是寥寥數人犯險出邊墻,遇見虜騎避之唯恐不及。大軍過處,哨騎散開何止數里?他就算提前得知,也來不及傳訊回來。要偵知敵情,還要靠龍門衛墩哨軍。”

君臣分析著戰局,如今這一次,宣府這邊的韃子意外地穩健。

為什么要鉆大明的圈套?第一步,就硬碰硬地打穿大明的邊墻寨堡。誰讓你為了誘敵深入,邊墻寨堡中只有寥寥數個是硬骨頭,還可能為了誘敵隨時下令防線南撤。

但宣府邊墻盡失,你廟算再好,軍心已潰。

“燕山中那三千五精兵不能藏了!”楊一清說道,“宜即刻傳令增防龍門衛。此戰已不能再籌謀誘敵殲滅之,再來一兩場黃崖山大捷,已能足振聲威。另外,該克服萬全右衛、虞臺嶺了。大軍逼近,俺答有沒有分兵往東,一試便知。”

朱厚熜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不再堅持,讓楊一清做主。

大同西路那邊袞必里克的戰況也將很快傳到俺答耳中,大同那邊的套虜沒能如愿快速侵掠到桑干河肥沃之地威脅大同,那么宣府這邊他俺答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他更不會盲目扎得更深入了。從虞臺嶺可以輕易撤回張北大草原,盡量毀掉宣府邊墻寨堡成為了更扎實的戰略目標。

此時此刻,虞臺嶺西邊的野狐嶺之中,正有兩路人馬在晝伏夜行。

一支是李瑾帶領的,一支是何全安、嚴春生帶領的特勤所和特戰營。

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從野狐嶺穿插到虞臺嶺以北,準備斷韃子北逃后路。

而在燕山西麓,同樣也有之前奉命出發,要犯險越過邊墻穿插到張北以東,取了張鏜通過外察事廠在漠北的力量籌集的糧草后時刻準備堵截北逃韃子的一千五將卒。

但戰局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屬于不容易被聯系上、不容易接到新命令的孤軍。

盡管還沒人發現他們、他們很安全。

但他們所攜帶的糧食有限,明軍本該有一個很明顯的舉動,要在二十天之內達成戰略目標,讓入寇北虜不得不敗后退卻。

如今,這個舉動變成了反攻。

這反攻的第一步,是李全禮來做的。

護駕萬五京營大軍中,選鋒五千,首先從宣府西北出發,沿著洋河北岸準備穩守于萬全右衛的南面,保護洋河以南的萬全左衛和懷安衛援軍渡河。

這有點像背河一戰。

節奏不快,畢竟行軍也足有兩日路程。

但韃子哨騎是能第一時間發現動靜的,因此行軍中的京營選鋒,還要面對虜騎隨時可能到來的野外沖陣。

那樣就行走得更慢了。

第一天,平靜,安然無恙。

“俺答是兵不夠,還是準備讓咱們誤以為他兵不夠。”

楊一清聽了之后搖頭:“陛下勿憂。管他如何,軍令已下,就先解柴溝堡和張家口南面之危,再向北克復萬全右衛和虞臺嶺。”

第二天,京營選鋒已到了萬全右衛西南側,離柴溝堡已不足四十里,這是最緊張的時刻:仍在攻擊柴溝堡的韃子和北面的韃子主力,都隨時可能三面來圍攻。

但這一天,他們仍舊很安全。只見敵騎哨探,不見敵騎主力。

第三天,從南面夾擊張家口堡的韃子被何勳及來援的宣府三衛其一趕走了,萬全左衛及懷安衛援軍已開始渡河,仍然沒有見到敵騎主力。

你要說俺答真的分兵去了東面攻打龍門衛,可明軍派去虞臺嶺方向偵查的哨探要么遇到蒙古哨探無法深入,要么就一去不回。

虞臺嶺那里仿佛迷霧一團,不知真實情況如何。

唯一的好消息,是井坪之戰的戰果終于傳到了宣府這里,在反攻大戰真正開始的前夕。

陸炳沒有離開過朱厚熜,他實在沒想到,大同西路的這一仗竟打得這么漂亮。

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在韃虜身上取得如此大的、實實在在的戰果了。

“井坪大捷!陛下,即便宣府不能誘敵敗敵,此戰已足可獻捷太廟!”楊一清很激動,“武定侯有乃祖之風!此戰雖勝得慘烈,但若不是武定侯親自趕到,套虜舍了黃崖山入寇朔州,已再成追之不及、戰之難勝之局。”

“……俞大猷重傷未醒……”

朱厚熜知道楊一清說的慘烈確實慘烈,井坪守城、城南夜戰,再加上之前的黃崖山戰損,迎恩、阻虎、乃河三堡被破,大明將士總的傷亡,實則比套虜在大同的損失更大。

他眼中有寒芒:“那劉鎧竟是死在了疆場,倒不好懲治了!”

“……陛下。”楊一清看到皇帝并不怎么高興,也只能苦笑著勸諫,“增援不力,但守城任重。他若未戰死,朝廷卻也不能因此就重辦他。邊鎮諸將,大多如此。若因增援不及時便重懲,人人自危……”

“不及時?”

楊一清無奈點頭:“不是才三天嗎?要偵察敵情,恐調虎離山;要分兵調糧,重新布置城防……援軍總是會慢不少的,武定侯若不是立下了這等大功,之前以不聽軍令為名斬了李鑒,實則是令邊將難以心服之舉。”

朱厚熜還能有什么話說?

只能說明邊鎮多年的毛病幾乎快沒得治了。

但這就是人性,惜命的更多,怕后果更嚴重的更多。

他默默坐回到了椅子上:“看來,朕此前想法確實大膽。此戰,勝得僥幸。此計,俺答也沒糊涂到相信。”

“事在人為!”楊一清卻肅然道,“臣等是為了陛下那一句話而定下心,決意一試的。”

“哪句話?”

“土木一變,君臣從此畏首畏尾。陛下要以御駕親征而大勝還朝一振大明君臣意氣,臣等愿鞍前馬后,盡力一試!”

朱厚熜點了點頭:“逢敵先敢亮劍,而后才可言勝。朕的胃口,實則比博迪、俺答還大。明明邊鎮將卒軍心并不思戰,欲以大捷一場頃刻改之,這也是僥幸之心。”

“陛下御駕宣府,韃虜傾巢而出仍不動如山,只待宣大盡復,則韃虜有死傷無算之痛,大明有國戰敗敵之捷。陛下武功,已足可威震漠北、望播宇內。”

朱厚熜意興闌珊:“博迪和俺答還在那呢,此戰尚未結束,朕實在羞于以國土之內殺了些闖進來的盜賊為功。”

他從井坪之戰的細節里看到的是兇險。

在情報里,盤踞河套肥美之地的袞必里克,實在是和他的弟弟相差太遠。饒是如此,他帶領的人馬也硬是大有可能在大同腹地來去自如、大肆劫掠。

俞大猷仗著特殊地利,縱然能守個三天多、殺了不少敵,卻能再去追擊嗎?

郭勛立功的心和勇氣是有了,但是冒險只帶一點親兵脫離了大部隊。若是被袞必里克在井坪城南殺了或者俘虜了,整個大同都會雞犬不寧。

什么廟算,什么御駕親征士氣大振……在邊鎮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這近乎做夢。

只能說這次朝堂上大家都愿意幫皇帝嘗試去做一做,至少主動計劃之下、幾分運氣加持之下,結果不算壞。

“戰爭啊……”朱厚熜喃喃自語。

陸炳奇怪地看著皇帝:“陛下,此等大捷,多年不曾有了,何必悶悶不樂?”

“朕什么時候才能有一樁大事做完之后,發現自己這次不算是急功近利了?”朱厚熜耿耿于懷的是這一點。

陸炳睜大了眼睛:“陛下,您才剛過二十歲呢!年輕人,急切一點不是很尋常嗎?要我說,朝堂上都是老成的,陛下年輕,有謀算,敢對韃子……額……亮劍,這多好啊!”

朱厚熜啞然失笑:“不年輕氣盛,不叫年輕人嗎?”

“就是這個理!”陸炳點頭。

“行吧。這叫花了一百分的努力,得了五十分。”朱厚熜看著他,“下次一步步做到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吧。倒是耽誤了伱的婚期。”

隨后這場戰事的發展,充分給朱厚熜上了一課。

與他這個來自五百年后的靈魂不同,一樣年輕的俺答向他詮釋了什么叫自小在爾虞我詐中長大,什么叫合格的政治領袖。

不管他原本有著什么樣的戰局謀劃、戰略目標,當他知道了黃崖山之戰的結果之后,他恐怕就另外有了想法。當他知道井坪之戰的結果之后,他立刻就改變了想法。

宣府大軍對虞臺嶺、萬全右衛的反攻幾乎沒受到什么像樣的阻力,只留下了百余斷后之軍。俺答早把那一帶好好劫掠了一番,然后從容撤出。

途中,只有李瑾、何全安、嚴春生等人及時出現。雖然給土默特部造成了一點小麻煩,救下了一些他們擄掠走的人、留下了一些物資,但也向俺答暴露了大明有一些很特殊的部隊和軍器的情報。

“……鄂爾多斯部元氣大傷,博迪將面臨宣府將卒的反撲,在燕山中撤出不易。反倒俺答,有力克虞臺嶺和萬全右衛、在洋河以北劫掠不少的收獲。此消彼長,他在草原上的聲望……”

朱厚熜一聲長嘆:“而朕得到了什么?勞師北征,耗費糧餉,謀算成空。”

楊一清沉默半天,最后說道:“大明諸邊接敵,臣斗膽說一句,大明沒敗,便是大勝,何況有井坪大捷?此戰雖耗費不少,損失不小,死傷眾多,但草原上終究會開始爭權奪利。右翼三萬戶間實力威望此消彼長,博迪與俺答之間會嫌隙更深,而陛下則贏了一革邊鎮舊弊的時機。”

“只怕博迪聽聞消息也無心久戰了。”朱厚熜揮了揮手,“盡快將韃子完全趕出大明吧。”

兩天之后,俺答的“老”謀深算才給了他真正的震撼,也是巨大的驚喜。

“陛下!陛下!”楊一清也失態地趕了過來,“伯安遣撫寧侯率奇兵自邊墻一路西北去奪龍門所,準備堵住博迪!”

“古北口撤兵了?”朱厚熜震驚地站了起來。

“詳細情形還不知,消息是從四海治所傳來的。但如今只要出了邊墻的那千五精兵和龍門衛能再次去堵住獨石堡,那博迪就很難出去了!”

“……真神兵天降!”朱厚熜看著眼睛突然就血紅的李全禮,“去吧!朕無憂矣!”

“末將領旨!”李全禮人還沒出門就大聲地喊著,“備馬!備馬!”

北元之主被俺答“賣”了。

是賣嗎?戰局不利,土默特部可是被宣府主力和大明皇帝的護駕大軍一起攻擊,迫不得已才撤出的啊。

是博迪自己過于深入,也推進不力,薊州那邊沒牽制住明軍。

朱厚熜本以為君臣謀劃的這一局即將虎頭蛇尾,誰知戰局走向莫名其妙,俞大猷在西線痛擊套虜之后的連鎖反應竟然是博迪身陷燕山。

現在,獨石堡中的朱麒苦苦支撐,兩眼中都是瘋狂。

“六年!六年了!”他大聲喊著,“本侯在廣西剿匪,在湖廣拼命,現在就指望這一戰了!韃子不擅攻城,無論如何,給本侯頂住十日!大司馬說了,十日之內,他必率援軍到宣府!陛下和楊總參那邊,也必會來合圍!”

朱麒奇襲龍門所的消息是途徑延慶邊墻的四海治所傳到宣府的,而這個時候王守仁的軍情也終于從密云那邊送到了宣府。

臣聞井坪大捷后自作主張,已與古北口外朵顏衛都督花當密議好貿易之事,他允諾按兵不動。套虜元氣大傷,俺答必會撤兵保存實力。若再陷博迪于燕山,北元紛亂不休,俺答大大有望逐鹿草原。臣已命撫寧侯自邊墻急行軍前往龍門所,盼陛下……

朱厚熜還能說什么?

長城既是防衛設施,也是邊鎮的“高速公路”。

而王守仁不負他的赫赫名聲,從一些情報里準確判斷出了接下來的走勢,然后做出了準確的決斷,更能先跟墻頭草花當談好,保證薊州那邊不出大問題。

現在,宣府東北面的燕山里,有一條大魚。

朱厚熜很快又見識到了如今邊鎮將卒的“士氣”。

個個請戰!

開什么玩笑……這是什么土木堡之變啊?

他們都想為大明也抓個留學生!

(本章完)

靖明 第339章、御駕親征虎頭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個留學生

上一章  |  靖明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