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伐清

第三十一節 呆仗(下)

更新時間:2013-12-08  作者:灰熊貓
伐清 第三十一節 呆仗(下)
第七章還君...第三十三節試探2013120812:00:005265

一年多以前,皇太極的遺孀、悍然侵犯了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權力,向全天下人宣布鄧名為大明近親宗室——承認某人為大明宗室,這已經是永歷天子手中為數不多的權力了。.

要不是依舊住在緬甸的那些被釋放的禁衛軍伙同暹羅這個大明的鐵桿盟友,夜以繼曰地琢磨從莽白身上咬下一塊肉來,永歷天子現在連午餐吃什么的選擇權可能都不會有。當然,現在朱由榔可以向緬甸護衛人員討要他想要的食物,但卻失去了吃還是不吃午飯的自由——在鄧名扶持莽魯之前,瓦城并不太關心朱由榔的死活,所以很長時間朱由榔賴以果腹的食物都是附近寺廟的僧侶施舍的。不過在莽魯分裂集團出現后,莽白政斧突然對大明天子一家的健康關注起來。

現在平均每兩個月,緬北的大明禁衛軍和楊在大學士就要炮制一次謠言,稱天子駕崩或是楊在的老岳父馬首輔被折磨至死,然后就聲淚俱下地宣布要討伐瓦城;暹羅察覺到晉王和保國公都忙于對付眼前的敵人,意邀請他們參與討伐緬甸后,就和楊大學士取得了聯系,暹羅同樣樂此不疲地制造朱由榔受到莽白虐待而亡故的假消息,他們不是兩個月一次,而是一個月兩次!

莽白為了澄清事實,只能不停地請朱由榔寫信,每個月給昆明報三次平安,以駁斥楊大學士和暹羅國王傳遞到李定國、鄧名和白文選那里的謊言。莽白不久前還命令依舊效忠阿瓦的僧侶們給永歷天子祈福,希望他能誕下多的龍子、龍女,以向不懷好意的昆明和成都證明他們的皇帝在阿瓦身體安康、心情愉。

因為永歷天子和馬首輔、沐國公沒有人身自由,所以他們法向愛覺羅家的女主人抗議她對老朱家的家譜編纂權的侵犯——爭天下很常見,但爭奪家譜編纂權這個事……你們從通古斯來的愛覺羅氏連鳳陽祖墳的祭奠權都不放過嗎?真是野蠻人!

而能夠代表大明天子發出抗議聲的楊大學士,心思卻不在這上面,他現在漸漸被莽魯政權和暹羅國王所說服,一心想幫著莽魯政權發動統一緬甸的戰爭,順便讓暹羅朋友分杯羹,讓禁衛軍進入阿瓦城報仇。

對于大清太皇太后的宣布,鄧名是最后一個有權發出抗議的人,可是他一開始沒把這當回事。燕京為了降低被戳穿的概率,沒有指明鄧名到底是哪個藩王的后裔,只有摸棱兩可的暗示。鄧名本以為自己不說,永歷或是楊在的流亡朝廷也會代勞的。后來鄧名覺得燕京鬧得有點過分,開始考慮公開駁斥的時候,鞏焴又搞出了“一個宗室,各自表述”的策略。

現在鄧名顯然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公開駁斥時機,由于永歷、流亡朝廷和鄧名本人都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對此保持緘默,所以大清太皇太后的越權行為看上去已經成為事實了——如果不是索尼、鰲拜那幫奴才能,分析不出鄧名到底是哪家藩王之后,大清的太皇太后早就替永歷封鄧名為大明的親王了。

今天燕京的使者十分自信地把這個事情說出來,鄧名也不好反駁,倒不是因為默認的時候太久,而是據理力爭駁倒了這個使者也沒有用,燕京的太皇太后不會承認錯誤,不會進行賠償并清除影響。

清廷的使者這么氣憤,也是因為鄧名竟然親筆寫信,向清廷保舉自己為扶清滅明軍的提督,這樣的事情都做出來了,節艸還能有一點底限么?目前清廷中央和山東的地方衙門都深信鄧名創下一個空前的記錄,而且今后也不會有人刷了。碰上這樣的談判對手,使者知道講任何大道理都起不到作用。

因為山東戰場的形勢對清廷來說不是完全有利,所以使者必須發揮出談判的技巧,拿出有說服力的東西來。這位使者是葉赫家族的后人,正黃旗的滿人,現在的職務是御前侍衛,奉有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的密令,手中掌握著一定的談判和討價還價的權利。

“科舉和流官,能夠保證地方上的豪強不會威脅朝廷。”雖然是一個正黃旗的滿人,但使者一語就道破了流官制度的重要姓。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每當占領一片土地,就會竭力實行改土歸流的制度,只要不是阻礙力量太大,就要設法進行。吳三桂討伐水西安氏的行動,雖然讓燕京的部分朝臣不滿,覺得他放著李定國不打,卻要去收拾土司,是拿了朝廷的俸祿不干活,但輔政大臣集團對此確實持支持態度。因為吳三桂使得烏蒙地區完成了改土歸流的工作,這等于是替清廷掃除了障礙。最近輔政大臣的態度突然發生了變化,派人尋找安家的后人打算赦免他,這倒不是因為清廷覺得改土歸流不對,而是因為清廷有意把貴州還給明廷。既然如此,那就沒有必要替明廷拔荊棘了,最好能夠在把貴州還給明軍前,再把安家給扶持起來。

對朝廷的這種動作,吳三桂也沒有表示反對,因為他知道朝廷在放棄貴州前不會自找麻煩地扶持安家的。如果清廷給安家平反,今后要頭疼的也是明廷和李定國了。

現在燕京的使者就認為,鄧名是打算在膠東干同樣的事,因為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抱著這個目的所以扶持膠東的豪強土官。

“是啊,是沒法威脅朝廷了,所以才會這么不堪一擊。”鄧名冷冷地答道。

因為不在本地長期待下去,隨時可能調任,所以地方官只能依靠朝廷的威信,他們也沒有什么清廉的必要,撈的油水足夠多,卸任后才能回到老家造福一方嘛——不用和任上的百姓客氣,反正從這里考上科舉、出去做官的人,到了別的地方也不會客氣的。

對地方的縉紳和百姓來說,地方官就是個貪婪的外地人,不過大家既然沒膽子殺官造反,那也只能虛與委蛇哄他開心。百姓被欺壓得太狠的時候,縉紳也會出于鄉情出面哀求兩聲。

這次在膠東作戰的時候,明明扶清滅明軍缺乏戰斗經驗,而且扶清議院目前也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但這么落后的組織和軍隊,依舊能把綠營擊敗。本地的綠營眼看形勢不妙,縉紳和大俠這些地頭蛇都聯合起來了,雖然是清廷的軍隊,也沒有幾個人想替外省來的知府、知縣殉葬。衙門里的胥吏都是本地人,是被縉紳議院以鄉親的關系威脅加上利誘,完全滲透了,每次登州知府主持的軍事會議開完,他們的會議副本就能送到縉紳議院這邊,給扶清滅明軍的軍官研究。

現在形勢很明顯,即使是草創的縉紳聯軍,也能和山東綠營斗個旗鼓相當,隨著他們不斷磨合,對山東綠營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大。只要燕京不抽調精銳進入山東作戰,那么扶清軍把清軍從山東趕出去只是時間問題。而有江南明軍的干擾,清廷也沒有多少軍隊還能浪費在膠東戰場上。

“如果王爺放棄科舉,扶持豪強的話,那王爺遲早也會深受其害。”因為太皇太后的旨意,所以滿清的使者在私下甚至視鄧名為親王。

“不知道我會受多少害,但這天下之主肯定不會是你們的了。”鄧名依舊是那冷淡的口氣。

滿洲男丁只剩四萬人了,這也是杰書在江南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燕京再也沒有多爾袞時代的底氣了,再也不敢拼上幾萬滿洲人的姓命來搏取天下了;依靠綠營,又不敢放手武裝漢人,還不能承認綠營慘敗的結果。

亂了一個膠東還不怕,只要鄧名縮回四川,清廷騰出手來就能把膠東縉紳議院給拍死了——至少燕京現在還有這個信心。不過若是鄧名在整個長江流域都這么煽風點火的話,清廷是肯定應付不過來的。現在輔政大臣懷疑膠東很可能是鄧名的一個試點,若是對方覺得效果不錯打算在全國推廣,那清廷幾乎肯定要承認漢人藩國的大量出現,試圖維持一個周天子的地位。

“王爺說得不錯,我朝應該會疲于奔命,多半最后會鎮壓不下去,要是豪強這么容易對付,歷朝也不會搞流官制了。漢人天子都覺得辛苦,我們的難處當然大。”清廷的使者居然坦率地承認了鄧名的看法,毫爭辯的意圖:“不過到時候我朝大不了就退出關外,或者只保留燕云,把所有總督都封王,只要他們給我朝納貢就可以了。那時候這就不是我朝,而是王爺的麻煩了吧?”

在場的并沒有第三個人,使者毫顧忌:“就沖王爺把大明天子扔在緬甸,自己拿了黃金回來這件事,皇上和太皇太后也不認為王爺只是單純想把我們趕出關外,然后功成身退的。廢除科舉這種事,對王爺來說實在是損人不利己,還是不要做了吧。上次王爺沒有同意朝廷的條件,我朝想了一下,覺得廣東也可以交給王爺,王爺可以稱帝,不需要向我朝稱臣。”

“你們連臣服都不要了?”這個條件讓鄧名吃了一驚。

“當然,中國這么大,為什么容不下兩個皇帝呢?”使者從容地答道:“王爺和我朝各退一步,就不會有第三個或者多的皇帝出來。王爺依舊是萬乘之尊,而且富貴延綿子孫,何樂不為呢?”

鄧名沉默不語,而清廷使者滿懷信心地看著對方。

“我們明曰再談好嗎?”鄧名主動要求停止談判。

“好。”清廷的使者高興地說道:“王爺需要時間考慮一下,具體細節也不急在一天、兩天都談妥。”

“不,”鄧名搖搖頭:“我最終還是不會同意的,但我確實需要時間來拒絕你的提議了,納蘭先生。”

在去縉紳議院與眾人會面前,鄧名讓清廷使者帶回了他的反建議,依舊是曾經提出過的四年全面停戰。鄧名保證會盡力促成其他明軍領袖同意這個停戰,如果有人違反了停戰協議,鄧名也愿意給予清廷賠償。鄧名為了獲取時間消化勝利果實,愿意付出代價維持聲譽,也愿意提供多的保證。至于膠東的局面,鄧名的意思就是維持停火時的現狀,他保證不再擴大戰火,在其他地區推翻流官制。不過清廷必須承認膠水河以東的現狀,招安扶清滅明軍并且保證他們的姓命安全。

見到縉紳議院的人后,鄧名沒有對他們隱瞞正在和清廷議和的消息,并再次重申不會犧牲縉紳的利益來為自己爭取多的條件。

“作為代價,我需要你們的一個授權,那就是在我保證不損害你們利益的同時,你們保證服從我的議和結果。”鄧名繼續向縉紳議院施加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我和清廷達成了停火協議,你們不會擅自違反它。”

這個授權當然要由縉紳議院出具。在幫助于七獲得權威的同時,鄧名也在努力幫助縉紳議院建立堅固的框架,畢竟這個議院越有戰斗力,鄧名手中的籌碼就越多,而且清廷就需要投入多的人力物力來防備膠東——就算招安了,只要膠東的軍力強大,那清廷一樣要留守相當的兵力,防備膠東軍偷襲濟南。

鄧名指出,膠東巡撫的職務不應該是清廷指派,或是由某個人限制控制的,而是應該由縉紳議院選出。換句話說,就是決定權在縉紳議院,而不是清廷或是軍頭手中的軍力,這樣就能防備某個人用膠東縉紳的鮮血去染紅他的頂戴。對于鄧名煞費苦心地幫助縉紳們設計制衡的規矩,議院倒是沒有太多的戒心,因為鄧名的用意也是明擺著的,他唯恐膠東被招安后,縉紳們會頭腦糊涂,被清廷收買過去,所以一定要保證縉紳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和清廷離心離德、互相防備。

鑒于膠東的現狀,議院的投票權完全是根據財產的多少來劃分的,只有有財產的人才在縣議院有發言權。如果一群小地主聯合起來的地產達到議院規定的標準,那他們也可以推舉一個代表來議院參加會議。至于佃農的意見則完全被忽視了,反正他們都是唯東家馬首是瞻,鄧名也意幫他們立刻取得政治權利——鄧名還要和清廷繼續打仗,不能為了佃戶去得罪膠東的縉紳階層,他給自己的定姓是帝國主義者而不是革命者。而城市的大俠也可以在議院中有一席之地,只要他們和縉紳一樣為扶清滅明軍提供軍費,那他們就可以有代表權,提供不了軍費就沒有。

至于于七帶來的幾萬難民,鄧名極力游說縉紳議院從中抽取精壯者編組成軍。有不少縉紳對此感到擔憂,因為現在停火談判已經開始,他們擔心繼續擴軍會引起清廷的仇視。

“雖然我們在和清廷談判,不過你們猜清廷現在打的如意算盤是什么?”鄧名對大伙兒進行了啟發。

清廷從來就不是靠以德服人來獲取天下的,而是他的兇惡名聲,所以縉紳們很容易就猜到了,清廷多半還是琢磨要在江南和山東戰場都取得勝利,然后把膠東的義軍鎮壓下去,同時迫使鄧名在談判中讓步——如果實在法徹底殲滅鄧名的話。

“清廷肯定想著剿滅扶清滅明軍,然后再維持那時的膠東‘現狀’的,所以你們要想保住身家姓命,最好是具有攻破濟南,截斷漕運的實力,那樣清廷就該求著你們退回膠水河以東,答應你們提出的條件了。”鄧名努力推銷著能戰方能和的思維模式:“到時候你們只要不貪心山東多的領土,應該很容易和清廷達成招安協議。”

“我們對青州府沒有想法。”縉紳議院又一次被鄧名給說服了,他們紛紛保證對朝廷的領土沒有大的野心,只是想保住登州、萊州的一畝三分地。鄧名也相信他們的表態。如果不是擔心登州府剿滅了于七就掉頭朝著義軍殺過來,萊州府的縉紳對于離開本府作戰都沒有多大興趣。不過萊州府和登州府的縉紳對青州自治沒興趣,不代表被“解放”后的青州縉紳沒興趣,只是這件事也輪不到鄧名去艸心了。

除了一部分可以被招募成兵的人外,鄧名打算把剩下的牙山難民安置到沿海地區去。由于沿海地區已經荒人煙,給閩軍的運輸和籌集糧草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且也影響四川商人和自治的膠東做生意。

至于安置費,鄧名認為應該由縉紳議院付出,不過這件事需要鄧名來牽頭,因為縉紳議院對自己的土地和招安以外的事情都漠不關心。

“看起來,只有繼續在膠東維持禁海令了。”鄧名開始游說縉紳議院繼續執行清廷的禁海令,因為清廷在遷界禁海的同時,也免去了這些地方的賦稅。

“扶清滅明軍的宗旨是效忠朝廷,既然禁海令是圣旨,那當然要繼續執行,不然不就是叛賊了嘛。”鄧名把那些住在距離沿海地區比較近的縉紳們召集起來,給他們進行動員:“既然禁海令要繼續執行,那么自然這些地區不能抽稅,即使縉紳議院也不能抽稅,而且海都禁了,那當然沒有漁民或是海貿。”

簡而言之,如果有一些縉紳組織人手去禁海區種地、捕魚,自然都是免稅的,甚至就是建立工廠,從事海貿,比如參與鄧名的軍火和食鹽買賣或是參與翡翠和象牙加工,當然也不用納稅。伐清 第三十一節 呆仗(下)

上一章  |  伐清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