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好萊塢制作

第九百零八章 明星

更新時間:2016-02-27  作者:白色十三號
好萊塢制作 第九百零八章 明星
從項目籌備以來,劇組基本每個月都會有一場大型的宣傳活動,五月份是“星球大戰日”,六月份則于月底在都柏林召集了一場所有主要演員參加的大型新聞發布會。

雖然這場新聞發布會遠離世界娛樂中心,但當天還是有超過五百家媒體的記者到場,誰叫這是星球大戰呢。

不同地區的媒體記者有不同的采訪對象,來自中國的媒體幾乎把所有的問題都扔給了丹尼爾吳。

“吳先生,”有中國記者大聲問道,“《星球大戰》這個IP存在了很多年,你第一次接觸它是什么時候?”

丹尼爾吳是個聰明人,很清楚自己為什么能成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主演之一,對待中國記者的問題,回答的分外詳細。

“我實際上是通過《星球大戰前傳一:幽靈的威脅》才開始知道《星球大戰》世界的。那部電影于1999年上映,幾年之后我突然被達斯摩爾的玩偶吸引了,但我那時根本不知道他出自哪里,只是覺得他的造型很酷。又過了幾年后,我終于看到了那部《幽靈的威脅》,然后緊接著看了其他前傳——對不起,別怪我無知……”

稍稍整理了下語言,丹尼爾吳繼續說道,“在那之后,我又看了原版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把星戰系列的東西都看全了。但是那時我還以為原版三部曲只不過是前傳三部曲的電視衍生品,我那時一點也不知道原來那些才是原版電影。我就是喜歡這樣的太空劇——純粹的善良戰勝邪惡。”

同樣的道理,冇英國的媒體都將問題集中在了他們的冇英倫玫瑰的身上。

來自《泰晤士報》的記者率先問道,“黛西,能談談獲得角色的試鏡嗎?”

“作為一個事業剛起步的女演員,我試鏡時的表現通常都挺不錯。可是競爭《星球大戰》與其他電影不同,我真的太緊張了,我參加了多次試鏡,每次都可以有機會展現你上回沒展現出來的才能,也可以體會你上回沒體會出來的感覺。”

雖然是個新人,但黛西雷德利表現的落落大方,“我認為自己在某幾輪試鏡中表現很糟糕。我在第一次試鏡結束后哭了出來,我邊往回走邊痛哭流涕,因為我以為自己完全搞砸了。只是在最后一次試鏡結束后,我才覺得自己做的很好,我離開后徑直走回家,吃了一整包餅干。我坐在沙發上說,‘我想我已經盡力了’。”

而那些來自拉丁國家的媒體,主要的采訪對象是奧斯卡伊薩克。

一位來自巴西的媒體記者問道,“能談談你參與《星球大戰》以及跟羅森伯格導演合作的感受嗎?”

“這簡直就是兒時的夢想成真了!簡直是難以置信,還如此歡樂,能加入《星球大戰》實在是太令人激動了。”

就像是他的話一樣,奧斯冇卡伊薩克顯得相當激動,“羅森伯格導演太棒了,他絕對是我合作過的導演中最友好最富有激情的那一個。他非常聰明,反應特別快,并且還很樂觀,也正是這股勁頭推動著整個項目的一切。”

然而,與三位新主演相比,更多的媒體還是將目光集中在了哈里森福特的身上,而且劇組對他的宣傳包裝也更為重視,他飾演的韓索羅也早就成為了一個流行符號。

重點宣傳哈里森福特,也符合劇組的利益需求。

將明星符號化,充分利用明星的商業價值,是好萊塢獲取收益及確保利潤的重要手段。因此,怎樣更好的販賣明星的“符號”意義,與好萊塢的發展緊密相連。

廣義的“明星”(Celebrity)是一個不可靠的詞,因為幾乎所有在銀幕中出現的人都能被貼上“明星”的標簽,在好萊塢的業內術語中,指代明星的詞匯其實是“人才”(Talent)。使用“人才”這樣的詞并非是用來表示明星具有天賦,而是如中文的“人才”一樣,是商業價值的分類標簽。

在電影制作的集體勞動中,明星人才是創造性勞動力的一部分,他們在銀幕上運用自己的身體和聲音來表現角色,在電影的制作生產中起到了非常特別的符號作用。

所有的電影明星都是電影演員,但并非所有電影演員都是明星,演員和明星之間最大的區別,或者說決定明星等級最主要的因素,是“名字”的流通價值。

一部電影可以有成千上百的演員,但是只有少數的幾個“名字”可以當成賣點——當然,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作為主角的“明星”,在定義好萊塢明星時,經濟價值始終居于中心地位,明星群體代表的是賣座演員中的高級精冇英。

好萊塢演員的等級結構在各種場合體現的非常明顯,如在電影宣傳海報上,明星的名字會出現在電影標題的附近,相當醒目。

以這種方式突出某些演員,是最明顯的符號化特質,代表著“明星”是用來產生銷售的“名字”,這個“名字”的傳播價值使得“明星”成為一個可以辨認的價值符號和流通貨幣。

在預測利潤時,一個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不僅可以被計算、預估,還可以用于電影市場中的交易流通。

好萊塢通常這樣來定義票房號召力——不管項目中其他因素如何,僅憑演員或導演個人的名字,能夠為電影吸引到的融資和票房的比例。

好萊塢明星制的等級劃分,完全是基于票房號召力,也就是商業能力,而不是演技。

可以說,近三十年來,好萊塢明星的等級,與演技或者藝術貢獻基本不存在直接關系。

拿杜克以前的公爵工作室和現在的盧卡斯影業來說,通常會對好萊塢明星進行這樣的劃分。

超A級巨星,他們能夠保證預售,以及相當規模的首映票房。

A級明星,他們不會自動引發瘋狂的追捧,但只要導演和預算合適,電影類型與此明星過去的作品一致,他們對制片方來說就是有把握的賭注。

優質二線明星,是宣稱與一線明星有差不多影響力的演員,事實上商業價值并不穩定,會受預算和合作明星等因素的影響。

二線明星,有時候可以吸引發行公司的注意,但是電影的其他要素相對來說更加重要,比如劇本的完成度,預算的高低。

三線明星,僅靠他們的名字幾乎不能對市場有任何影響,然而如果有合適的合作演員、導演和預算,他們偶爾也可以促進局部市場的票房。

與此同時,在明星的陣營中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人群。

有些演員不屬于一線明星,但是通過重復參演某類商業成功的電影,他們會成為類型明星,一般而言,類型明星的主要舞臺是在“邪典片”和“喜劇片”上。

另外,還有一些演員出現在不屬于流行市場的電影中,打斷了電影角色和類型一貫的連續性。

他們一次次挑戰著與先前截然不同的角色,他們被稱作“演技派”。

但是,他們畢竟不是好萊塢明星的“主流”,就像丹尼爾戴劉易斯等人一樣,本身并不具備多少票房號召力,好萊塢主流電影圈對這些演技派也不是太感冇冒。

明星作為符號化的一種形象,對于電影產業可謂有著特殊的意義,即便是杜克這一層級的導演、制片人和投資商,也從來不會忽視巨星可能帶來的號召力。

電影作為商品最顯著的特性就是其“獨特性”,會有相似的部分,但是不會有哪兩部電影是完全一樣的。

但這樣的特性對于消費者和生產者來說,卻是個障礙。

大部分電影交易,來自于消費者愿意花錢去看未知的內容,消費者“想要看”的心態,恰恰是取決于電影中那些不被完全了解的部分。

在人們看到電影之前,消費者無法確定自己要為之付錢的到底是什么東西,與此同時,生產者也無法完全確定消費者會喜歡什么。

好萊塢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可能整個電影行業中最重要的事實就是沒人知道任何事情。”為了應對這種“對稱的無知”,只有依賴電影之間的相似性或連貫性。

類型片、系列片是一種應對方式,而更廣泛的方法則是采用明星。

明星在電影商業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不確定與確定,差異性與連貫性,獨特性與熟悉性之間提供了維持平衡的方式。

因此,明星必須是擁有獨特的優勢,以熟悉的實體存在,某個明星的參演,會使人想起來他在電影中出現過的,一系列熟悉的已知意義,這種已知可以讓觀眾更好的理解,新上映的電影中那些未知的部分,比如“金凱瑞或者本斯蒂勒主演的喜劇電影”,或者“茱莉亞羅伯茨出演的愛情電影”。

好萊塢的制片商們把把明星描述成“某種個性的壟斷”,指的是明星的顯著個性,給電影工業提供了產品差異和產品質量的保障。

不過,明星并不是直接的商品,走入任何一家影院都不可能買到某位明星。好萊塢制作 第九百零八章 明星

上一章  |  好萊塢制作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